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20-06-01
乡村振兴策略也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有一个伟大乡村繁荣发展的计划,更是开启农村时代改革的新钥匙.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发展乡村经济,另外还需要保护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的拓展农民的视野,增强法律法规的认知和保护,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乡村经验提升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
文化产业视角下的地方剧种传承与发展——以太原莲花落为例 2020-06-01
在阐述太原莲花落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莲花落在传承中遇到的瓶颈进行了剖析和挖掘。指出,应从建立固定的演出场地、建立多元化商业演出、与旅游文化资源结合开发、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建立非遗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莲花落进行传承和保护,同时应立足于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大众以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审美态度来审视民族艺术,让民族艺术的精髓深入人心。
-
教育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学院隆重举行。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非遗大师相聚春城,共同探讨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届大会以"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多层次、多主题的演讲、研讨、展览、体验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来关注"如何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纺织非遗商品与文旅融合"等话题,共同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论“非遗”舞蹈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0-06-01
“非遗”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系统规范,其教授对象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较强的舞蹈技能,非遗舞蹈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舞蹈人才的培养具有内驱性、理论性以及记录性意义。
-
论城镇化视阈下文化馆对“非遗”的保护研究 2020-06-01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时期,民众的生活、各类文化艺术形式都在这种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城镇化浪潮中,如何保护以农耕生态环境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继续传承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是保护中华文明“根”与“魂”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文化馆在城镇化时代的工作职能为研究视角,以对“非遗”的保护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分析了城镇化视阈下文化馆对“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镇化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改进策略。
-
非遗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的探索 ——以苏州民间美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大批最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动漫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二者的结合能为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注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奥义,同时又能帮助非遗文化进行横向的传播和纵向的传承,是一箭双雕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经验对赣州市的启示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领域一直是全世界的先行者.本文通过分析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日本在非遗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力图找出赣州市非遗工作可以利用借鉴的方面,从而促进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好的发展.
-
淮河豆腐文化结合“互联网+”发展模式探究 2020-06-01
淮河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豆腐文化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广受民众欢迎,在传承和发展上却很难大有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行业不断发展,“互联网+非遗”全新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以淮南豆腐文化为重点,分析传承弘扬淮河非遗文化的困境,探究互联网传承与传播淮河非遗文化的策略,得出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