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和传承脆弱等特点,许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减少和消亡的态势,亟需抢救和保护。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从行政法、刑法、知识产权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的建议。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对策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我国关于非遗财产的公法保护制度。

  • 非遗展演策划的内驱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完美体现了先辈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状态,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当中的瑰宝,艺术遗产的展演策划主要通过现代化手段以及新颖的表演方式让"非遗"走向大众的视野,在创新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也吸引了大众的学习兴趣,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陶冶情操并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翻阅文献资料等,对于"非遗"展演策划的类型分类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并对展演策划关于传播的内驱作用提出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 2020-06-01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也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向多元化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转变,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但促进传承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遗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营造非遗的文化生态环境,探求非遗文化认同和活态性保护模式,增加传承人身份认同和传承的自为意识无疑是提高非遗存续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 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分布情况直接反映了民族非遗的地区传承情况和保护态势。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实现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情况,探讨影响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空间分布反映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展望。

  • 运用区块链技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明显不同具有独特性,如非遗档案收集率低、非遗申请重复、档案造假等。因此,传统文化档案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非遗档案的管理,本次探究分析运用区块连接技术管理非遗文化档案效果分析。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中的政府参与──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2020-06-0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产业,包括文遗旅游、文创周边、曲艺演出等,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由来已久,但在长期发展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政府把握非遗产业发展整体方向职能履行不足,二是过于侧重经济效益的非遗产业"去非遗化"现象。在湖北省恩施市的非遗产业化过程中,当地政府需因地制宜订立单行保护条例,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完善非遗产业化转化机制,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行政奖惩制度,公法与私法联动共同监督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目标。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保障社会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复杂。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即通过新媒体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它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化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其创新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