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基于FH R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决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开发旅游资源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在保护非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该文以凤阳县和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搜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启发规则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模型计算对比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博湖县乌图阿热勒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本文以博湖县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乌图阿热勒村为个案,考察当地蒙古族牧民继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存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从带有共同性和典型性的从事"非遗"现象入手,讨论由此带出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限于某一传统手工技艺,它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要解决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负面作用和破坏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
新时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 2020-06-01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护机制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却面临着传承人法律概念、地位界定不明、源生族群的特殊权利关注不足、非遗传承开发利用制度不完善、非遗传承权益救济措施缺位等问题。在借鉴日本、巴拿马等国家非遗保护经验基础上,可从非遗保护责任制度及救济措施、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源生族群特殊权利保护等方面着手寻求突破。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 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06-01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热潮,但是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也因此给它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号召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定群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小学校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
非遗视角下的民间信仰发展研究 ——以冼夫人信俗为例 2020-06-01
民间信仰根植于普通民众之间的社会信仰体系之上,其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封建遗留的糟粕,民间信仰"非遗化"是一个"过滤提纯"的筛选过程,国家将具有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信仰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民间信仰发展进行的良性引导,同时,民间信仰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其寻求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自我调节方式。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冼夫人信俗为研究案例,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2020-06-01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对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便成为了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但是,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一直以来却不尽如人意。优秀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培养美术专业素养、多元化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素质。
-
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2020-06-01
苏州文化沉淀深厚、表现形式多样,现存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传统技艺、民间音乐等项目众多,而且在民间流传大量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文章提出当地职业院校可以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占领舆论阵地,深化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在提高学生技能、文化修养的同时,推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