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宣纸烙画非遗技能人才培养及产品研发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遗技能人才培养是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手段.以山丹培黎学校实施非遗创新项目宣纸烙画为例,探索宣纸烙画在技能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法创新、市场走向等方面的实践过程.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是烙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持续绵绵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更有助于实现烙画这一宝贵的非遗项目的延续

  • 传统文化助儿童生命之美绽放 ——浅议少先队“非遗”特色活动 2020-06-01

    在优秀传统文化渐渐被淡化的今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民族文化",呼唤着下一代少年儿童的传承与发展。各地少先队组织社团活动,让内容充满"非遗"味;创设校本课程,让主题沐浴"非遗"风;建立实践基地,让体验滋养"非遗"情;打造社区集结地,让心中共谱"非遗"梦。少先队努力打造"非遗"特色活动,让"非遗"文化在队员心中生根、扎根、绽放异彩。

  • 美丽乡村视域下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为安徽非遗之一的青阳农民画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新时期,对青阳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是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着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方向进行转化,同时可以对青阳农民画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进行创新。

  •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2020-06-01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非遗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体现在保护中的作用及角色定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数据库建设3个方面。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对策的差异性方面需要加强。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构建研究 2020-06-01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岭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通过探讨"非遗"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构建与创新,实现"非遗"传承的同时为艺术设计类课程提供新思路。

  • 跨界营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要在保护祖先传统技艺的同时,探索非遗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嫁接。通过整合产品跨界、渠道跨界等策略,提升非遗的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中。

  • 基于传承“恭城油茶”非遗文化的中职观光农业经营实训基地建设 2020-06-01

    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社会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恭城油茶"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老百姓饮食、养生、生活息息相关。就中职学校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打造传承非遗文化标志,提出顺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体系融合非遗文化,培养标准化非遗技艺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