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互联网+”时代中山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登记在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山市优秀非遗项目为分析对象,对中山市优秀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山传统地域文化面临着文化复兴、文化衰退和文化变异共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给中山市优秀非遗项目带来的机遇,并针对"互联网+"时代中山市优秀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提出发挥非遗项目传承人主导地位、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教育力度等三点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凤阳花鼓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为指导,全方位考察凤阳花鼓的生存现状,厘清了凤阳花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并针对这些特质,提出运用非遗以人为本、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真性保护、整体保护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府牵头、机制保护,以人为本、分类保护,核心区域、完整保护,非遗基地、深度保护的保护对策。这些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对策,丰富了凤阳花鼓保护的学术研究内容,也可供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凤阳花鼓保护规划的时候加以借鉴,从而达到保护凤阳花鼓的目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他者"话语分析——以广西桂剧为例 2020-06-01

    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后的个体或社群是非遗真正的"持有者和实践者",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的实际操作中大量"他者"话语的介入,模糊或弱化了他们的主体性声音.非遗保护运动正经历着由"文化持有者"的一元表述向着"文化他者"的多元表述敞开.本文以广西桂剧为例通过分析非遗保护运动中的"他者"话语,试图从理论上厘清社会各方在非遗保护中的话语博弈和应当发挥的力量,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 浅析新媒体直播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进行直播。如何借助新媒体直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值得人们思考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从新媒体直播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角度出发,试图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1、保护方式。2、保护程度。(二)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和展现的方式:1、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2、如何让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工作。3、新媒体直播对"非遗"保护的意义。

  • 焦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区域的历史记忆,也是联结民族和区域情感的文化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手段传统单一,传承内容受时空限制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将为非遗保护打开新的思路。

  • 刘永强鲁青瓷精品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 2020-06-01

    2020年11月20日,由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淄博市文化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淄博市淄川区文化馆(淄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传承发展成果系列活动——大家创·鲁青韵陶瓷精品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展会展示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的鲁青瓷刻瓷、彩绘、雕塑60余件经典作品。

  • 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南国陶都”佛山石湾东平河北岸为例 2020-06-01

    佛山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工业逐渐外移,加之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力推行,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石湾陶塑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一度濒临消失。如何打破窘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城市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佛山石湾的滨水空间规划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可结合三大策略:连线策略,以线带面,加强线性导向的建设投入;创新策略,聚焦非遗传承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融合策略-以人为本,打造融于人民生活的滨水区;最终实现"南国陶都"的回归和重塑。

  • 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 2020-06-01

    民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政府以及民间并不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得到了重视,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典型代表。近些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旅游业开始变成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个发展行业,文化旅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业中的地位,必须要正确的看待旅游与文化二者的关系,文章将以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创新应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