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思考 2020-06-01

    在每个民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其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有深刻的精神价值和历史积淀,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大多是家族传承掌握着这技巧,通过单一化的一对一传播方式实现传承。高校音乐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培养音乐人才,依旧一定社会需求,为了很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做到音乐文化教育和其项目的有机融合,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特色创新,也实现非遗的传承及发展。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首先指出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结合阻碍其发展传承的因素,鲜明提出高校应尽的教育传承使命,从此详细的给出音乐类“非遗”受到高校的保护作用,以及理念践行策略。

  • “一带一路”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 2020-06-01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议。文章透过"一带一路"的视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以"一带一路"为机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政府、企业、高校、传承人四个视角的策略与合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和继承性保护的途径,创新性地在保留非遗文化本真的条件下,实现非遗文化的产业化。通过文化经济发展,满足集体身份识别和认同,在多种文化发展兼容与冲突中,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

  •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 2020-06-01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的瑰宝,表现了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民族生活的记忆与活态文化基因。面对非遗传承人老龄化突出、传承途径单一、部分偏远地区的满族民俗或"冷门"项目所获支持力度较小等现实困境,本文对新型民族本科院校活态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基于传承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 2020-06-01

    目的:基于传承视角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方法:为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于传承视角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式,对湖南省多个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状况展开调查,分析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现状,并提出两者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的相关建议,希望确保体育“非遗”研究、保护传承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创新发展。结果:通过研究当前影响高校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高校对体育“非遗”的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缺乏以及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度不够等主要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文化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包含构建体育“非遗”课程体系、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展开民间调研、拓展课外教育途径等,全方位提高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以九莲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文化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隶属于国家,是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能力采取一些其他力量所无法做到的措施来保护"非遗"。所以,当地政府在其保护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6-01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形式单一、实体展示信息传播手段陈旧。具体策略上要建立非遗数据库、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方法上要丰富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挖掘文化内涵。

  • 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文化内涵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因而,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非遗语境下,高校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人才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教 育至关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为传统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培养大量人才。本文就非遗语境下,高校艺术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传 统文化素养等问题进行探讨。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热点可视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论域而广受关注,相关文献研究大量出现。为了更清晰地阐述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文通过中国数据库,以2009—2020年间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非遗”或“传播”的期刊文章为来源,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其关键词进行分析,为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