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并发表了讲话。他分析了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就未来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建议。
-
张宝粟:一把刻刀创“非遗” 2020-06-01
2020年元旦前夕,大连市举办了首届“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10位“非遗”代表人物展示了核桃雕刻、剪纸、麦秸画制作等“非遗”作品,到场各界人士对“非遗”代表人物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
-
青龙秧歌舞“猴打棒”考察研究 2020-06-01
青龙满族自治县“猴打棒”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属于秧歌舞的一种,距今大约300年的历史。“猴打棒”早期产生于民间的祭祀仪式中,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在当今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和保护“猴打棒”,剖析其内在的文化学意义。通过传承方式的创新来保护其传统文化的特色,来弘扬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其他少数民族县域甚至其他地区提供经验便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目的理论视阈下的非遗外宣文本翻译技巧探析 2020-06-01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是有效的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过程.因此应结合非遗文化的负载词以及汉英语言间差异,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翻译技巧进行探究,并以目的理论来引导非遗外宣文本翻译应增强对其英译质量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在完善的翻译技巧下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文本质量有效提升,进而为我国文化的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
-
短视频为非遗传承与传播开拓新路径 2020-06-01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短视频融合意义、运用短视频开展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显著效果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构建从短视频制作到产品营销的完整产业链、运用跨业态整合方式进行非遗传播、保持市场与原生态始终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正确整合短视频营销资源等新途径。
-
晋剧脸谱图案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晋剧又被称为上党梆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选取晋剧上党梆子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人物面具脸谱的图案形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脸谱的图案进行元素和色彩的提炼,从而进行图形图案的变化设计,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脸谱设计图案,并运用布罗克曼平面网格的设计原则,形成一个独特而创新的图形化晋剧脸谱图案的文创设计。整体设计图案色彩鲜明,风格个性化,色块大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后的视觉图形。本文意在传承晋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巧妙结合,共同呈现出晋剧的艺术魅力,共同发扬非遗文化,让人们更加了解晋剧文化艺术。
-
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制度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尽快构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其中主体制度的构建应当从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以及保护期限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保护。
-
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当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绵竹年画为例,通过客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对绵竹年画的认知和感知现状,利用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激发传承人、传习人保护非遗的内生动力,从人力资本激励和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