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生产和意义赋予 ——以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为例 2020-06-01

    应该从文化自觉的高度,充分认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在互联网传播中,应从非遗文化的参与者、工艺、历史、材质、作品及形成过程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出发,充分确认非遗文化的符号意义,赋予当代气息的新意义,满足受众醇厚的故土情结、典雅文化品味等符号消费心理,表达手工艺、慢生活的美学追求。非遗文化传播的活态性不仅意味着作品的创新和生产,也要求尽量追求传承环境在百度百科或电商平台等网络空间中的再现。作者、道具、材质等信息的多媒介网络整合传播,不仅促进商品的生产,也可以在与受众协商性解码过程中,实现文化符号的再生产。

  • “非遗”本真性问题再论* 2020-06-0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之后,"非遗"保护要不要保持其"本真性"的问题仍有讨论的空间。在"非遗"保护中强调保持原生态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保护过程中强调保持本真性还是有道理的,"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这个提法没有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第八条虽然否定本真性是非遗的本质属性,但并没有否定保护"非遗"过程中保持本真性的价值和意义。"非遗"保护过程中要不要保持其本真性是事关"非遗"保护质量的重大理论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 2020-06-01

    近年来,伴随文创产业发展,与非遗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和途径。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符号提取与地方文创产品开发必要性,从多个维度提出开发策略。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发现,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条件.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秩序混乱、文化现象失真、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单一、缺乏专职人才等.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统一布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推广路径、完善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培养体育非遗旅游人才等解决措施.

  • “南京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复兴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很多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如今都面临传承困难。由于缺乏传承人、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南京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南京绒花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探究南京绒花的历史轨迹,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出发点,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

  • 靖西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发展对策 2020-06-01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创造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是我国壮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区域,当地壮族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当地剪纸艺术生存发展困境,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人才培养、优化环境、非遗立项、技艺创新等方式,扭转局势,推动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论当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2020-06-01

    广西是我国唯一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世居民族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西非遗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广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重大项目挖掘整合不够、非遗生态环境面临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冲击、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通过对广西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广西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探讨非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方式,对于传承和发展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非遗+互联网+媒体”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以衡水鼻烟壶为例 2020-06-01

    河北省衡水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画鼻烟壶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妙工艺,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近几年内画鼻烟壶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时期。该文通过“非遗+互联网+媒体”的新思路助推传统工艺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