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非遗系列活动在上海大世界举行 2020-06-01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当天上午,“非遗在社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上海大世界隆重举行。
-
遗产影响评估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中的实际作用: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 2020-06-01
城市的面貌常变常新,每一代人都对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和开发,各种文化传统和活态遗产则在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事实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作为个人归属感的来源之一,是我们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性要素。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城市开发需求和最近几十年的老城更新活动不仅对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层面造成损害,也导致了遗产价值的损失,并可能因此对社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尤其是在城市历史街区。为应对这一挑战,遗产影响评估(HIA)应运而生。这项评估工具对影响文化遗产地的人为因素进行认定和分析,旨在缓解它们对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因素。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最近的两个世界遗产地案例——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两者都面临许多新的城市开发压力;还回顾和分析了遗产影响评估如何通过对城市开发的威胁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认定,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
非遗旅游纪念品卡通形象的审美向度设计 ——以粤西壮族遗风禾楼舞为例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禾楼舞,是粤西地区文化产业旅游的重点保护对象。结合卡通形象的原真化、系列化、可爱化、亲和化、内涵化和精神化等审美取向,对具有禾楼舞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能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纪念品的依赖度、识别度、记忆度和关注度。具有卡通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可以丰富大众对云浮地区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时代性需求。对禾楼舞者卡通形象进行系列设计,以期为粤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以安阳殷墟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为基点,系统的论述动漫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问题。首先,对非遗文化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明确其积极意义;其次,剖析了动漫的不同层面,并指出不同层面对非遗文化保护的作用和可采取的合理方式;再次指出非遗动漫化的可选择道路。最后,本文以安阳殷墟甲骨文为示例,将非遗保护动漫化与具体案例相结合进行了探讨与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播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传承则是非遗文化保护的最终目的,动漫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有能力担任起非遗文化保护传播与传承的重任。并以安阳殷墟为例进行实例关联研究。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载体。中小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是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中小学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非遗师资力量薄弱,传承方式固化单一,文化生态关联缺失,地域局限等多方面问题,导致音乐类非遗在中小学的传承成效不佳,出现了瓶颈现象。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实施非遗传承的中小学,针对音乐类非遗传承所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音乐类非遗传承面临困境的根源。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少数民族"非遗"相关概念、贵州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贵州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叙事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硕果,在当下消费主义大环境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形势严峻。如何以视听产品的形式将非遗的生命封存、延续,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建立交互式的传播平台,是当下非遗保护的重要研究方向。
-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高校美育教学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资源强有力的支撑部分。然而,在日趋边缘化的背景下,高校美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认同。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就其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归纳,并从两者的融合路径上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