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新时代地区发展——以鞍山市为例 2020-06-01
非遗承载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传统,不仅凝聚本地区文化精神,更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是繁荣区域经济社会的助推器。在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和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依据不同类别,拓宽多种保护传承方式。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发挥非遗的精神价值,丰富市民的精神家园。
-
“大数据”下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旅游开发竞相出台,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赣北非遗资源受到极大威胁。如何既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完整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级政府和学界一直认真思考并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大数据和非遗保护联系密切,本文试图在大数据视域下探讨赣北非遗资源保护策略和措施。
-
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是政府支持非遗发展的经济手段,绩效审计则是评价专项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有效方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审计对象评价指标又缺乏应变性,特别是针对非遗保护这种高度复杂审计对象,常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在指标构成、评价维度、权重设计上均存在不足。因此,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构建新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和推进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开封市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 2020-06-01
自2003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官方、学术界及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日益增多,相关的立法、政策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工作有序推进,我国进入"后非遗时代"。文章通过对开封市非遗传承人的个案研究,探析开封市不同身份的非遗传承在社会地位、价值认同、市场定位、生存空间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封市非遗传承人的发展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
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以成都列五中学课题研究实践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成都列五中学课题研究实践为例,分析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提出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即“进校园”是“非遗”传承的基本途径;“进课程”是“非遗”传承的保障途径;“走出去”是“非遗”传承的广阔途径;“做项目”是“非遗”传承的特殊途径。
-
“一带一路”倡议下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 2020-06-01
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涉及民间文学、舞蹈、美术、医药、戏剧等多个领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金华非遗拥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语言文化方面的挑战。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和研究仍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在分析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价值、受众对象、翻译策略和方法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促进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
-
高职院校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新型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类非遗文化的重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日益凸显出其紧迫性,高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民族非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探索出对传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方法、策略以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章分析了河北省当前非遗保护与开发工作现状,指出河北省非遗保护及开发存在的品牌力度不足、内涵(本真性)破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侵权等问题。文章根据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提出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路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丰富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