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以兰州青城水烟为例 2020-06-01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普及,我们也越来越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值得我们去思考,在此之中,兰州青城水烟的工艺在2007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制作工艺与发展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 苏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6-01

    苏北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的地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区域共性,开展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是苏北五市继成立非遗保护联盟后的又一项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工作.本文在分析苏北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北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苏北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 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及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悠久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许多值得永久传承和保护的技艺,非物 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那些具有特定形态的文化遗产有很大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固定的外在形态,它是一门可以传承的技艺,是值得人类永久保护的珍贵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代代 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它能够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内心,是活的文化瑰宝,是一个民族最为传统和悠久的民族记忆和财富, 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便成为了当代重点研究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十分重要,就如保护物 质文化遗产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一样,一旦忽视或者懈怠,势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传承。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非遗数 字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及应用

  • 互联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性传承构想——以陕西棕编为例 2020-06-0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但由于外来文化等威胁,我国本土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发展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与"非遗"的相结合发展能够为"非遗"的活性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 新时代语境下山东非遗保护体系化构建的思考 2020-06-01

    新时代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化构建必然呈现新的形式。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迎来了新变革、新挑战。以下将对非遗保护体系化构建进行详细的解读,总结山东省近年来的非遗保护经验,重点关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理念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生态体系构建、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体系构建、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的产业体系构建,提倡非遗保护应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衔接、整合,以促进山东的社会、经济

  • 河北省蔚县灯影戏传承保护现状的田野调查 2020-06-01

    河北省蔚县的省级非遗项目“蔚县灯影戏”类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皮影艺术,深受冀北一带人民群众喜爱。蔚县灯影戏历史悠久,是在吸取民间小调、民谣、戏曲等多种乡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2013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类似,蔚县灯影戏也面临着观众数量减少、传承谱系断层、保护工作艰难等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对蔚县灯影戏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蔚县灯影戏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其生存现状及传承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引起多方关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祖国优秀非遗项目。

  • 桂林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研究 2020-06-01

    桂林漆器是桂林市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项目在当今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了非遗保护中传承与开发的关系,在生产性保护实践中作出有益尝试。漆器传承基地在生产性保护实践中由自然传承转变为了社会传承模式,并成功地将桂林漆器打造成了本地文化品牌。桂林漆器所处的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民族元素,其装饰图案纹样可分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将广西各民族元素融入漆器的保护性开发中,丰富了漆器的文化内涵,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 江西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2020-06-01

    运行机制是政府绩效审计发挥监督作用的原理和运行方式。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下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研究对象,发现政府绩效审计无论是审计制度、审计技术,还是审计功能、审计资源,均存在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绩效审计应创新工作机制、组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以实现政府审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