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2020-06-01

    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彰显着“遗产”的稀缺性,成为各地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

  • 例谈运用非遗文化提升幼儿教育趣味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教学的一种尝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教师要以兴趣为导向,给幼儿们播下热爱“非遗文化”的种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科学地选择文化主题,迎合学生对文化的兴趣爱好,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其次要求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让幼儿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感知领悟非遗文化内涵的机会;最后游戏结束之后,师生应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总结,反思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加以改进。

  • 悟龙狮精神,养浩然正气 2020-06-01

    “龙狮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将“非遗”进行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和实施“龙狮舞”艺体课程群来实现文化传承,促进儿童发展,使之成为自信、雄健、灵动的儿童。

  •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召开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代,中东欧是这么做的 2020-06-01

    远古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货品与风物,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传奇与佳话。丝绸之路的驼铃不再,却留下了恒久的文化。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遗文化上的沟通、对话与合作。9月中旬,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邀请53位中国和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的管理者、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齐聚运河边,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 葛渔城·重阁会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葛渔城重阁会在201 7年12月29日晚亮相国家大剧院,参演了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献上节日的祝福。荣景玉: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年40岁,廊坊市葛渔城重阁会会长,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廊坊市景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2006年河北省授予“省级非遗”单位,2008年中宣部再次命名葛渔城重阁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 非遗保护 需要"活的原生态" 2020-06-01

    从2013年开始,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寻访了济南85个古村落,了解了很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心里每每生出很多思考和感慨。思考的结果,觉得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活的原生态”才是最好的保护——道理很简单,一个非遗项目,一旦成为生活中不再需要的刻意表演,就会失去活力;就像一幢村里的老建筑,一旦无人居住,就会迅速衰朽。“活的原生态”,首要的意思是保持非遗项目本身在其原生环境中的生命力。比如,在柳埠有一个“黄

  • 浅析荆州花鼓戏的传承——采访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荆州花鼓戏孙世安项目前期工作会议在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潜江市)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在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展开的国家级工程,是采用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进行的关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文献建设和档案保存工作,以抢救为主,兼顾研究与传播的需要.经过省非遗保护中心与项目执行单位以及项目保护单位等多方的沟通和协商,针对荆州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世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拟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1].本文将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作为观察点,以孙世安老师的"抢救计划"作为抓手,以荆州花鼓戏的传承情况分析当今文化传承现状.

  • 非遗手工艺的当代创新转化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非遗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应当回归于当代生活。如何帮助非遗手工艺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近年来引起多方关注的问题。新物种:非遗手工艺是一个生命体非遗手工艺在唐宋时期是国家核心的文化生产力之一,丝绸、瓷器、金银饰品等大量出口国外,建筑和字画影响了整个亚洲。当时供宫廷使用的非遗手工艺器物就是今天所谓的"高级定制",极尽华贵精美。而民间使用的手工艺生活器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地域审美特征,经过时间的考验被保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