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2020-06-01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表现形式以及独特的传承方式使其能够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本文主要是对非遗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价值和路径进行探讨。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本真性与活态性的交融 2020-06-01
作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其传承也涉及到非遗保护的"本真性"与"活态性"两种诉求。通过梳理昆曲发展的历史,结合近年来昆曲保护与推广的个案,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昆曲的振兴和发展要在本真性的要求下保持传统品格和文化底蕴,同时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活态的传承。
-
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针对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遭遇诸多困难,直到近几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才日渐得到重视。其中,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是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非遗项目的开发,可以为旅游业增添新的盈利点;而旅游业同样能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延安非遗项目为例,结合其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延安非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纵向开发非遗资源、整合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进行有所侧重地开发,推动当地非遗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保护法路径研究* 2020-06-01
从1970年开始,专家们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开始采取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缩写"非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研究体例上,全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非遗的概述及其保护的意义、非遗的文化遗产经济保护法分析、非遗经济保护法的实现路径和总结。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2020-06-0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样式,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无形的非遗与有形的文化交流空间结合,融入"传承人+设计师"的模式以及用户体验。通过非遗文化交流空间的开发,带动非遗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非遗的群体认同感,这样的交流空间同时也能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灵感和思路,让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活态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体验式设计研究——以古法造纸为例 2020-06-01
我国国民的文化意识大幅增强,国家不断出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非遗博物馆得以建立.本文以古法造纸为例,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展示设计,分析以古法造纸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展示中的现状与问题,结合体验式为主的设计思路,分别从静态展示、动态展示、活态展示的角度,具体阐述古法造纸非遗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思路,旨在增强参观者的积极性及可参与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
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以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雷州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优势,探索非遗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路径。研究表明:广东海洋大学所具备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学科基础等使其在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而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是一个互惠双赢的决策。
-
沉浸式VR 技术在山东柳琴戏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 2020-06-01
山东柳琴戏作为鲁南地区的地方剧种已拥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故此也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受当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这一传统剧种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且伴随着传承人的老龄化等各种发展现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因此,山东柳琴戏亟待保护与传承。而沉浸式VR技术是在科技发展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数字化手段,通过为山东柳琴戏建立沉浸式VR三维全息影像系统,可达到对该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为之注入全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