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保护对策有摸清家底,按非遗项目分类建档、资金到位,提供保护的物质基础、配备人员,按标准对其进行管理、随时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中问题等四个方面。

  • 非遗青狮舞美名扬四海 2020-06-01

    国级非遗青狮是揭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20年间,青狮从一项仅仅流传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付出大量的心血。2018年,孙淑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位为青狮而生的传承人,他与青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 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探索——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举措中,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的课堂教学,可谓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一措施将辐射到更多的下一代接触和认识到祖国的文化瑰宝,传承民族精神。本文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在教师团队深入三灶地区进行生活体验以及对"三灶民歌"的老艺人们进行采访后,就三灶民歌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收集和整合,进而就如何将三灶民歌引入学校的课堂教学做出了一些思考。

  • 广东省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 2020-06-01

    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多重价值等特征。本文通过对十所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高校在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开展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了解现状,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 平阳木版年画的发展与传承 2020-06-01

    平阳木版年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蕴含着高超的技艺水平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平阳木版年画的发掘与保护一直是非遗传承人的研究方向,但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在传承方面仍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将从平阳木版年画的发展、困难、保护三方面展开论述,为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寻找新的道路.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徐艳丰秸秆扎刻徐艳丰,1952年8月生于河北永清,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中国一绝”。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源。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但边疆民族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自信失落的现状。据此,应从唤醒文化自觉、发展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

  • 非遗在社区 2020-06-01

    今年上海市“非遗在社区”布点全面启动。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让“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文化中心,长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从基本的普及层面向前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