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0 条数据
-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调查 2020-06-01
本文在湖南省怀化通道地区范围内以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调查研究生产性保护手段在这个地区的应用情况,让生产者、销售者发声,让一线的保护者说出生产性保护手段的利与弊。基于此,本课题组成员展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课题调研,以期了解贫困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现状,收集典型案例。
-
浅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区别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政府对文化工作的关注度不断加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文化建设理念,让文化事业迎来了春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至今,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焕发出了新的光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逐渐混淆了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的概念。通过对二者区别的阐述,明晰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非遗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
贵州苗族非遗舞蹈生产性保护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苗族很多文化既面临着国家推进"非遗"保护力度的有利政策环境,也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的严峻形势,尤其随着被汉化、同化的情况加深,苗族文化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形势,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及传承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以贵州苗族非遗舞蹈为例,对该课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
优化制度设计 加强非遗保护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非遗条例草案),共有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委员和代表认为,非遗条例草案充分吸收了二审审议意见,广泛征求了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及其他各方面的意见,体例结构进一步完善,在传播和发展等方面增加了亮点内容,突显了首都非遗保护的特色。同时,委员和代表还对代表性传承人、人才培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践行启示——以汉中饮食类非遗名录为例 2020-06-01
以汉中域内饮食类非遗名录汉中面皮、谢村黄酒、宁强核桃馍、城固原公土席的生产性保护实践为案例而得到的启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创新推动生产,促进传承,以使之继往开来;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的主体是人民大众;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须在"生产"之外下功夫。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东湖醋园为例 2020-06-01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非遗")"生产性保护"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在这一概念的核心与原则等方面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以何种路径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作者对山西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考察,发现工业旅游对传统技艺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具有很大的作用。论文首先对山西老陈醋东湖醋园工业旅游的实践进行了细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业旅游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关键要素,最后对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生产性保护的三大核心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反思。
-
羌族民间工艺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 ——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之汶川县萝卜寨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
景德镇陶瓷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对"非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当代经济社会,时代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类的保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具有商业化特征的传统技艺"非遗"在生产性保护模式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景德镇陶器制作技艺保护模式及一些传承问题的同时,对其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