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

共检索到 167 条数据

  •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2020-06-01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资源,"非遗"提升了三江侗族的知名度,但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发展还处在外热,内冷的尴尬阶段,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途径.

  •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价值较高,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濮阳市政府应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与周边区域进行旅游合作开发,规划开发一批精品非遗旅游线路,同时对非遗特色美食进行开发,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品。并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主的互动机制,为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国家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民间文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分析群众文化和非遗的关系,提出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现状评估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赣南是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资源丰富,依存环境相对较好。通过对非遗项目存续状况分析评估和赣南非遗保护实践的总结反思,发现赣南的非遗保护还面临着人才短缺、法规不全等诸多问题。结合赣南的实际情况,对赣南客家非遗的保护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对于推进赣南客家的非遗保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2020-06-01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非遗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体现在保护中的作用及角色定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数据库建设3个方面。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对策的差异性方面需要加强。

  • 建构传承人口述史的理论模型 ——评冯骥才主编《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 2020-06-01

    冯骥才主编的《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一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和提升。该书明确了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奠定了以"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方法论基石,建构了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理论模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与非遗传承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下的学徒制模式里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而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具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以下就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的优势进行首要阐述,结合非遗传承现实困境的列举,继而找到现代学徒制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应对之策。

  •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开设“非遗”相关课程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民族融合性、生活实用性、艺术表现性。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非遗"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良好地继承和发扬了"非遗"传统文化精神。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非遗"课程体系、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开展文化讲座活动、构建"非遗"文化智库、打造高校"非遗"专业教师及学者团队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学科与"非遗"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