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 2020-06-01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气连枝,共生互赏,文化习俗相似,艺术呈现形式相通,文化心理相合。但从现实层面看,其协同发展存在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数量少、非遗资源共享系统不完善、保护模式相对独立的问题,并且湾区内也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非遗系统化管理制度缺失、协同保护理念欠缺、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工作需统筹规划,考虑非遗资源的互补性,减少保护阻力。政府应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智库建设、搭建非遗联合展示平台等方面统筹发展,并加强湾区非遗协同保护专门性法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也需在市场、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业态化整合,同时对接新媒体,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既呼应大湾区一体化国家战略,也是深化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加强国家文化认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
-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多馆协同发展探讨* 2020-06-01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粤剧非遗信息资源研究的概况,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收藏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收藏区域分布、文献类型、获取途径、管理模式、载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采取从顶层设计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创新资源呈现的技术手段、建立民间征集与出版的激励机制、加强版权保护等策略来促进大湾区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
-
美食大观园 2020-06-01
中国是"食文化"最为悠久的国家。美食的做法博大精深,美食的味道因地而异。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华美食都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也丰富了辽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饮食文化。辽宁非遗美食说资源丰富的辽宁饮食,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林棉,东有果园。辽宁曾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祖先在这里过着牧猎生活,后来随生产发展逐渐定居,耕种、畜牧和饲养并重。因此,他们的食品菜肴以禽畜肉作原料的居多。烹制时重调味,讲火功,必须紧烧、慢煮,使其酥烂入味。
-
粤港澳大湾区社区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在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中融入一系列非遗课程,构建湾区社区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体系,对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社区教育运作模式,从而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东莞茶园游会:让文化遗产融入大湾区现代城市生活 2020-06-01
2019年5月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东岳广场,一场非遗“快闪”正在上演:一首粤剧名曲《卖荔枝》散透出岭南的古韵,悦耳的木鱼歌带人们走进古老的传说,客家山歌《清水盈盈》表达出南方人的热情与真诚……随后,旗袍队、太极队、非遗队、民族表演队等巡游队伍也陆续登场,与全场观众、演员一起,挥舞着五星红旗大声合唱,刹那间,浓浓的喜庆气氛飘向四面八方。这是“美丽湾区幸福游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暨2019茶园游会中
-
岭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实然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0-06-01
目前岭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行立法、普查、规范制度等工作。而岭南体育非遗的活态传承亟待解决传承群体老龄化与窄化、非遗资源分布不均、非遗保护权责不明、环境嬗变导致非遗生存土壤流失、非遗工作"重申报,轻保护"现象普遍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相关政策与保障;构建全学段体育非遗传承教育体系;打造体育非遗文化产业链;续构与生成体育非遗传承场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度融合。
-
试论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的核心 ——以侨乡江门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非遗申报最终目的是保护好百年以上的非遗文化,本文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进行求真务实分析,就如何抓住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申报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非遗的经济发展研究——以广绣为例 2020-06-01
广绣作为广府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反映了岭南人民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但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广绣由曾经的皇室贡品到如今无人问津。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广绣刻不容缓。文章基于现代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对广绣的发展进程进行解读,并基于非遗的传承视角提出兼具文化和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出海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