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

共检索到 49 条数据

  • 浅析非遗纪录片的传承特性——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为例 2020-06-01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要求,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传承表达人文、需要传承维系价值,并通过传承实现创新。非遗纪录片就具有十分显著的“传承”特性,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纪录片通过记录传承者表达传承特性,同时纪录片通过记录政府行动彰显传承意义。以纪录片承载“传承”特性的基本路径有三:危机与转机的对比、语言和画面的互补、旁白与讲述的穿插。

  • “非遗”题材纪录片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以广西东兴“京族独弦琴”影像创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 "非遗"从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殊方式演化而来,凭借对声音、形象和技艺的口传心授而延续文化,其中人的传承至关重要。因此,与"非遗"呈现过程相关的人、事、物,都可视作携带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有效符号。

  • 关于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技巧与文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题材的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拍摄过程中的创作技巧进行分析,并尝试论证其文化传承价值。通过对非遗类型纪录片概念与分类形式的说明,在主题立意、叙事技巧、内容品质、讲解搭配、制作风格这五方面内容中,论述具体创作方法,并在文化传承内容的引导下,为相关内容纪录片拍摄与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 “非遗”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 2020-06-01

    随着全球化的风潮席卷全球,我国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的变迁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国的青年一代应当承担起传承的责任。纪录片以动态的影响形式呈现客观事实,以影像的方式对"非遗"进行记录,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本文立足于美学与电视艺术学的角度,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从叙事策略的角度解读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以期能够为以后的"非遗"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 浅析微纪录片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 ——以南京云锦为例 2020-06-01

    围绕微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做探究,以南京云锦非遗文化作为例子提出微纪录片对其传播的好处,以期进一步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

  • 融媒体语境下福建非遗类纪录片创作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运用纪录片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非遗类纪录片创作面临转型。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梳理了福建非遗类纪录片的现状、发展契机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从策划、选题、拍摄、平台建设、盈利模式等方面提高其在融媒体语境下的竞争力,实现纪录片和福建非遗文化的双赢,以供参考。

  • 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越来越困难。在网络时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技术平台相结合,会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文章通过对非遗题材纪录片的现状及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研究的目的与价值,重点研究了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 非遗类题材纪录片故事化传播的有关探讨 2020-06-01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甚至部分民俗文化已渐渐消失,以纪录片的形式对我国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保存已逐渐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对此,创作者应对“非遗”类纪录片的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叙事方式的合理运用、提高“非遗”类纪录片的直观性及感情的营造等多种途径,对“非遗”类题材纪录片进行故事化创作,以提高“非遗”类题材纪录片故事化传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