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条数据
-
校企合作模式下非遗进课堂实施途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习俗以及更多形式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教学内容,更要加强学生自主理解,主动弘扬的意识培养.作为我国知识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不仅是对人文习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具体策略,为中职学校进行非遗校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
非遗舞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实施 ——以广东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实施为例 2020-06-01
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是当地喜闻乐见的民俗舞蹈。本文通过二次开发的教学探究过程,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杯花舞”引进中学课堂教学中,既拓宽了舞蹈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舞蹈创作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并由此总结出引入非遗文化进行教学活动的一般性规律。
-
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 2020-06-01
本文是"关于中职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陇中小曲课程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写甘肃省定西市非遗文化保护遗产——陇中小曲,阐述陇中小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如何发展,如何重整昔日辉煌,发扬光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
基于多模态教学法的徐氏湘西竹编双语课程设计 2020-06-01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由于语言不通、缺乏文字材料等现实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仍然有所缺陷.基于此,本文以徐氏湘西竹编为例,结合多模态教学方法,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创新性途径,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交流平台
-
晋南“非遗”民间舞蹈的高校传承与教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如何合理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共有的责任。而将其引入高校进行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晋南"非遗"民间舞蹈为着眼点,从宏观上阐释"非遗"高校传承的重要性,继而对我院"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晋南"非遗"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这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高校传承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
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探索——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举措中,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的课堂教学,可谓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一措施将辐射到更多的下一代接触和认识到祖国的文化瑰宝,传承民族精神。本文以珠海市三灶民歌为例,在教师团队深入三灶地区进行生活体验以及对"三灶民歌"的老艺人们进行采访后,就三灶民歌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收集和整合,进而就如何将三灶民歌引入学校的课堂教学做出了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