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5)

共检索到 135 条数据

  • 基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冀东音乐戏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构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地方高校在非遗的宣传、保护、传承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以冀东音乐戏曲为例探究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到它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路径,试图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非遗传承的模式,以期实现高校的音乐教育和非遗传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广西“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以广西"非遗"为例,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阐明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及实践路径,对于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传承、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 短视频:“弱势”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以李子柒古风短视频为例 2020-06-01

    在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数量上占主体的"弱势"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上面临多重困难。本文以李子柒古风类短视频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短视频这一传播新路径促进"弱势"非遗的传承,并结合长尾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弱势"非遗如何借助短视频实现有效传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 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0-06-01

    基于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策层面、实施层面、科研层面的现状,文章从传承体系、保护体系、人文思想体系、普及体系和传播渠道的五个维度提出了我国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径。

  • 基于仡佬族非遗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国家乡村振兴及设计扶贫的大背景出发,探究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设计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在搭建和依托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平台基础上,对仡佬族非遗资源的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进行深度解读、整合、开发、再创造,打造具有仡佬族非遗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仡佬族非遗戏曲复兴;开设仡佬族非遗工坊,让丰富多彩的仡佬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提供一定参考。

  • 乡村振兴视角下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培养路径 ——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村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致富。但相关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地本土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渝东南地区非遗本土人才的培养,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服务非遗本土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古老的"非遗"以新的生命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育人的实效性。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这既是教学改革创新,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