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5 条数据
-
媒体融合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路径* 2020-06-01
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环境遭到破坏的困境,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改变,其传承与推广面临着主动传播意识缺乏、传播手段单一及新媒体传播手段滞后等问题,造成非遗文化价值在青年一代的传播、接受困难。思考非遗传统文化形态与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方式的契合点,探求利用和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形成融合合力,实现非遗文化传播与推广效果的最大化,是新时代重构非遗文化传播生态体系,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
京津冀民族县非遗传承困局及其产业化路径研究 2020-06-01
京津冀民族县在历史上为多民族文化汇聚之地,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八旗进驻该地区后,社会伦理秩序重建所形成的民俗规范,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民俗主体与客体迁移和变迁,信息及多媒体冲击,遭遇到巨大的传承危机。本文立足于民族学和社会学分析,认为破解非遗传承困局的出路在于,应以社会"需要"为中心,进行当代价值转换,以融入产业化为路径,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实现"活态传承"。
-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性、分类及路径选择——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观照 2020-06-01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属性的不明确,会导致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出现随意性、泛化性等诸多问题,制约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与分类进行了探讨。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重点考察地域,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非遗旅游促进侗族汉语普及和文化凝聚、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农业示范区建设。
-
“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教学路径研究 2020-06-01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组成内容,具有展现各民族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的作用,受到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通过融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能够使非遗民间舞蹈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实践中,便于继续研究非遗民间舞蹈的内涵与价值,同时也实现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非遗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改进措施,促进非遗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研究表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和理论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传承人""传承场""传承物""传承机制"等,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认证、培训、保护和承担责任等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民都是文化传承人"行动;多元化拓展"传承场"的宽度和深度,强调信息化的新媒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作为"传承场"的现实价值;对"传承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名录进行遴选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博物馆;实施教育传承、理论传承和国际交流传承等方式为主的生态化"传承机制",以求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记忆”建构路径初探 ——以宣纸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例 2020-06-01
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和传承方式,也塑造了非遗"文化记忆"社会建构新的环境条件、表达方式和文化空间。文章以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文化记忆"路径建构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结合新媒体时代"文化记忆"建构的发展趋势,提出非遗"文化记忆"新媒体建构路径包括资源要素、服务要素、技术要素和价值感知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系,试图为非遗"文化记忆"传承和保护方式创新提供借鉴思路。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雄安新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河北雄安新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9-2035年)》提出了雄安新区全域旅游的概念,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非遗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是双向交叉渗入的过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格局,以此不断提升内涵和融合质量。在深入挖掘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利益者理论与方法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