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8 条数据
-
向传统致敬——粤剧锣鼓参加中国戏曲锣鼓音乐经典展演 2020-06-01
2019年5月30S,为配合联合国“2019年国际非遗文化节”的开展,由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郭树荟教授策划组织的,2019第二届上海·中国音乐非遗日--锣鼓“瞧”起来:中国戏曲锣鼓音乐经典展演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
非遗视域下万载“开口傩”音乐文化研究 2021-08-26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江西省社科规划最终成果。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进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非常凸显的非物质性和民族性以及精神性与易逝性特征。其特殊性决定了其传承和保护中的存在着活态性特点。尤其在中小学和搞笑中,如何开展对音乐类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值得商讨和研究的课题。本书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万载“开口傩”的研究,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此来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
论高安采茶戏融入高专院校教学的价值与途径* 2021-08-26
论高安采茶戏融入高专院校教学的价值与途径*
-
高校音乐类“非遗”项目静态保护实践——以兰州城市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展馆为例 2020-06-01
当下,我国民族音乐在静态保护上虽然已经做得不错,特别是一些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已经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曲谱、曲词、乐器等,对散落在民间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从而实现了民族音乐在静态上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也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尤其是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里的数字库建设和博物馆建设。甘肃有55个民
-
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承德地区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特色明显。其中承载着当地民风民情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丰厚深邃。"互联网+"时代,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为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创新探寻合理方法路径,同时对承德地区的"满非遗"音乐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良好地方音乐文化业态是地方政府与学界需要不断思索的课题。笔者尝试对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的融合发展研究展开相关思索与阐释,以为承德地区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新路径的探索提供些许参考。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音乐进课堂传承的教学实践 2020-06-01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浙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进入高校课堂,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是当下一个既涉及非遗音乐资源保护又涉及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将非遗音乐项目的保护和课堂传承、教学一体化推进,实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基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冀东音乐戏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构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地方高校在非遗的宣传、保护、传承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以冀东音乐戏曲为例探究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到它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路径,试图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非遗传承的模式,以期实现高校的音乐教育和非遗传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以高校体系性力量助推黎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黎族音乐校园传承的田野调查 2020-06-0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单一的"师带徒"制度代表的民间传承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黎族音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立足长远,民间传承须与校园传承凝心聚力、合力前行。田野调查发现,海南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不足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黎族音乐文化非遗走进校园的瓶颈。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是要加强对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针对性培训,二是要在海南属地高校设立"黎族音乐研习所",将黎族音乐文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延伸到肩负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师资的高等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