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8 条数据
-
“一带一路”背景下渝东北三峡库区民间音乐概论 2020-06-01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给我国文化交流与互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既是推动重庆民族民间音乐海外传播及深化传承的重要机遇,也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积极走向世界的战略机遇。重庆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体裁众多,有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渝东北三峡库区的主要民族民间音乐种类丰富,富有渝东北地区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特色,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非遗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北片区有以下地区:梁平、城口、丰都、万州、垫江、忠县、开州、云阳、奉节。
-
江门市“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6-01
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非遗"音乐文化较其他文化更具代表性,具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民间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门的传统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具有多种类型,题材也五花八门,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尤其是"台山广东音乐"入选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江门"非遗"音乐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对江门市"非遗"音乐文化展开调查研究,从市级以上非遗名单、以及代表传承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非遗"音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江门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成长提供新思路。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电影《百鸟朝凤》再次引起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到底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如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复制、培养新的传承人、利用非遗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开展田野调查等,但仍然存在诸如名录不均衡、补助分配不合理、传播途径狭窄、商业气息过浓、创新保护不足、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利用移动传媒进行广泛传播,鼓励艺术家利用非遗音乐大胆创新,将民间音乐引进高校和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在演奏中进行活态的传承,要以传承为中心,将"媒介复制"与"表演复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民间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呼吁重视传统音乐类非遗文化的发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和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
音乐非遗融入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资源的拓展研究 ——以缙云道情为例 2020-06-01
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以人才作为载体,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以缙云道情为例,将音乐非遗融入地方高校通识教育既能突显高校通识课程的地方特色,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缙云道情等音乐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其具体措施包括开设相关通识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实践演出等
-
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刍议 2020-06-01
本文以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传播现状,并重点探讨了蒙古族音乐动画作品中画面与音声之间的独特关系,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项目融入动画片制作中的互动传播进行了分析研究,诠释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将作为动画背景音乐的蒙古族音乐传播的方式,做了具体阐述,力图引导新媒体的创作与研究人员,在日常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两者结合的创新和推广,有实际借鉴与理论启迪。
-
数字化时代非遗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播——以乐昌花鼓戏为例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时代传播非遗音乐,是现今传统音乐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广东地区的乐昌花鼓戏入手,关注基础教育阶段非遗音乐的主要发展状况,发现非遗音乐的主要特点,提供非遗音乐适应现代社会的可行性方法,以期为非遗音乐发展注入新动力。
-
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文明成果,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何在当今时代下更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已经显得十分的重要。文章以数字化音乐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实例分析,探究了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