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0 条数据
-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推广研究 ——以河北省邢台市高校为例 2020-06-01
为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以及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双万计划"背景下,邢台地方高校积极开展国家非遗项目梅花拳展演,并将梅花拳纳入体育课堂,形成地方文化传承特色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项目进高校,还有效助推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打下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开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国家非遗邢台梅花拳在邢台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校园推广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
论非遗保护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020-06-01
大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团体,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对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非遗保护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高校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策略 2020-06-01
校园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对"体育非遗"传承存在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教育活动中融入"体育非遗",应尊重其特性和价值。高校应利用在人才培养、文化资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遵循创新性、原真性、整体性的原则,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体育非遗"与课程改革相对接、储备人才、"体育非遗"走进校园文化活动等,实现"体育非遗"在高校中的保护与传承。
-
高校教学传承在陶瓷类非遗创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非常宝贵的财产,印刻着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痕迹,但是目前河南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所以亟需加强非遗创意的开发。而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保护非遗,同时其在非遗的创意开发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能够保证非遗创意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
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以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深入分析雷州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优势,探索非遗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路径。研究表明:广东海洋大学所具备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学科基础等使其在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而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是一个互惠双赢的决策。
-
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非遗文化传承探析 ——以寿州窑陶瓷技艺为例 2020-06-01
近年,国家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扎实,并逐步推进。高校非遗文化传承也在悄然发芽。文章分析了近些年的非遗文化传承文件和举措,并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陶瓷传承技艺为例,探讨了非遗文化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具体结合方式。试图从认知提升、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平台搭建等多角度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校园开展探寻道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融合困境、路径与机制 2020-06-01
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目的、保护路径、价值体系上与高校内涵发展的职能、方向、教学资源有着高度的耦合性。但非遗进高校仍面临实践水平不高、形式主义较强、传承绩效较低等困境。可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教育教学体系、校园传承基地、校园环境、校园孵化器"五大平台"建设驱动非遗保护与高校内涵发展主要诉求的实现。并以"政、校、企、传"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基础保障机制、联动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内涵发展之间的融合。
-
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以代际相传的传统文化集成,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力,拓展思政教育的社会关联性,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保护提供了一种与高校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