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0 条数据
-
高等职业院校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案例 2020-06-01
处于现如今社会发展现状下,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已经成为国际间的一大共识。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作为关键核心,同时更作为"非遗"步入当前社会发展可持续的根本。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高职院校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湖南艺术职院校为例,充分挖掘表演类非遗的文化精髓,基于文化的空间、形态、传承主体多方面展开,针对现如今的表演类非遗传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非遗”视野下高职公共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1
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引入"双导师"制,"传承基地"大师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破解"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困局,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难、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探寻更符合公共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良性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实现传承"非遗"与教学创新的统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不断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高职院校非遗传承过程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方式研究 2020-06-01
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而言是非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民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与节庆活动、自然界的知识与实践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了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的展现,因此应该加强非遗传承。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应该在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涵和传承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教授非遗基础知识、实现展示多样化、打破时空限制。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非遗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和值得珍惜的文化财富,其中彰显民族智慧与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这种世代相传和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很多已经随着时代发展而濒临灭亡了,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走在消亡的征程中。这种宝贵的活态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需要国人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思路和新策略加以保护和传承的。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无可取代的优势加强"非遗"的保护,只是这种数字化保护工作还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很多"非遗"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如果不加保护很快就会消亡,因此,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