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研究——以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为例 2020-06-01
阜阳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朴实大方,既写实细腻,又浪漫飘逸,独具颍淮特色.发展传承以阜阳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提到阜阳市推进颍淮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近年来阜阳剪纸发展传承取得了一定成绩,可以概括为:传承人才辈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品牌意识增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支持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推进阜阳剪纸发展要做到:以省级剪纸艺术节为契机,不断拓展推广宣传媒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纽带,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学校艺术教研为窗口,不断培养优秀人才队伍.以非遗传承中心为基地,不断增强剪纸艺术的影响力.以传统剪纸艺术为引领,不断弘扬颍淮传统文化
-
用国粹点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浅议如何运用国画的叙事方式去记录中国非遗 2020-06-01
国画起源于汉代,因汉朝人认为国家是居天地之中,取名中国,所以称绘画为"中国画",简称为国画。中国现今正在如火如荼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很多年轻人投身于一些热门的职业之中,例如金融、新媒体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活的灵魂,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非遗理论研究方面缺乏人才,成果也不够丰富。文章从非遗的概念和重要性着手,分析如何培养非遗人才,以及如何利用国画的特殊叙事性去记录中国非遗。
-
以党建引领促非遗传承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为例* 2020-06-01
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作为该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的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建+非遗"的有机结合的新路径,结合医院中医特色,不断传承发扬"平乐郭氏正骨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实现了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党建的高度融合,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医院的中医药继承与发扬、服务理念、特色优势得到大幅提升并取得显著成效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立忠把家改成窑厂的非遗大师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退产”信承人 中国陶瓷大师刘立忠,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复原了20多种失传近千年的磁州窑烧制技艺。中央电视台曾专门给刘立忠拍过专题片。 在非遗传承之路上,刘立忠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和厂房,他说:“我有想过很多方式,甚至于想过改行。
-
探索以高等教育模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平衡发展——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课程为例 2020-06-01
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研陪计划参与高校。该文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通过高校教育的模式参与非遗教学及培训。研究非遗项目并通过洮砚课程为例研究及探索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如何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及发展。
-
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与非遗进校园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我国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广泛的开展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批又一批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抢救、保护与传承.目前,全国各地将非遗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通过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形式引进学校、课堂进行着保护和传承,从而引导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推进非遗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守望民族根脉的具体路径.
-
论基层非遗保护中心如何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中华优秀文化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非遗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文章以基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困境为入手点,对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
同护文明薪火让非遗"活"起来——谈重庆市巫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近年来文化工作新的重要内容.我县目前有国家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17项,县级非遗98项,传统文化资源深厚,需要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