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数字媒体艺术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人们尝试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展现、传承非遗,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天然具有用现代化的语言表达、展现非遗的优势。在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也不乏针对非遗的研究与创作。如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以非遗为题材创作的诸多多媒体作品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三次获得莫必斯多媒体国际大奖赛全场大奖;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根据学院优势,创作了

  • 赏石艺术保护示范单位授牌仪式在狼牙山隆重举行 2020-06-0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要求,弘扬历史悠久的赏石文化,发挥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独特作用,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狼牙山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博物馆日纪念活动和国家非遗赏石艺术保护示范单位授牌仪式。本次活动由河北省观赏石协会、中共易县县委宣传部、易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易县教育局(文体办)、易县国土资源局、狼牙山镇共同主办,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承办。出席活动开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表现的非常重视,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展开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起来,充分考虑相关设计。高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原本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本文对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 高校手工艺类非遗工作室发展模式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手工艺类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应该得到积极的保护、传承和创新。高校在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和人才培养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工作室或工作坊是高校人才培养植入手工艺非遗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非遗研究者、传承人、传播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工作室的建设应该向统筹发展、常态合作、分层培养、新现代学徒制和面向现代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

  • 非遗资讯 2020-06-01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举办Series activities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nth” held为深入宣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月6日,由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济南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济南市系列活动启动。系列活动分为纪录片征集展映、非遗传承成果展演、传统戏剧赏析、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春节民俗展、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普法宣传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障碍,我国非遗"走出去"仍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必须加强非遗的对外宣传,尤其是加强非遗外宣文本的翻译探究.为此,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非遗翻译现状,非遗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非遗翻译的策略.

  • 郓城坠子里的“水浒情” 2020-06-01

    本文就郓城坠子如何与水浒文化相融合进行传承展开论点,从郓城坠子与水浒文化相互支撑、相互出彩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了郓城深厚的水浒文化底蕴,丰富郓城坠子的艺术资源,游离在真实史料和民间传说之中,郓城坠子的水浒情怀跃然纸上,这儿的坠子和水浒传说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且现在的坠子传承人王合义还是山东省和菏泽市的非遗传承人,从这个层面上讲,郓城坠子和水浒传说的大融合也是郓城文化的传奇。

  • 非遗青狮舞美名扬四海 2020-06-01

    国级非遗青狮是揭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20年间,青狮从一项仅仅流传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付出大量的心血。2018年,孙淑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位为青狮而生的传承人,他与青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中国的舞狮民俗由来已久,南狮北狮,各领风骚,300多年前,青狮发源于榕城南门,是揭阳民间独有的辟邪纳福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受外来文化的冲击,青狮一步步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