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范式深化与重构——以“岳州窑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范式由此进入一个深化与重构的过程。本文以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传承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数字化传承途径及其方法,旨在深化岳州窑传承范式,使岳州窑非遗项目从基本的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上升到新型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颠覆性重构。
-
中国非遗保护公开的“武林秘籍”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读后感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与王文章先生的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王文章先生曾担任文化部分管非遗保护的副部长,并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我们经常在重要媒介上读到王文章先生的文章,或者在全国“两会”上见到记者对他的访谈,或者在全国性会议、论坛上听到他的讲话。每每读到、见到、听到,总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受。他的非遗保护理念与观点,有些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的准则与原则,成为全国非遗保护的圭臬;有些体现在省级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相关文件中,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手工技艺类非遗木雕重彩为例 2020-06-01
从消费社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它还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号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它成为有着文化符号的商品。本文研究出发点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类——木雕重彩,以它作为现代社会的非遗与一般商品的区别,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手工技艺木雕重彩的生态环境,将木雕重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商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冠以非遗之名的木雕与消费联系在一起,承载着消费民俗的经济运作,突出的是经济世界的结构化原则与符号化实践,可以从多元文化与经济,非遗效应、消费社会中文化媒介传播这几个维度去解读。
-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2019 年工作年会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首发式举行 2020-06-01
12月20日,《非遗传承研究》集刊2019年工作年会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首发式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遗传承研究》集刊编委会主任、主编陆建非,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耀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主任科员张昕,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
-
“文旅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以玉屏县侗族非遗为例 2020-06-01
文旅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顺应新时代发展,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为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从政策措施、资源与市场、技术、业态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然而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获得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与之并存。基于此,以玉屏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分析文旅融合新时代下玉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以期为县域非遗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品牌IP化的视觉应用体验——以非遗项目蒙医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 表演艺术、 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 手工制品等.它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文章以品牌IP化设计为基础,针对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整合研究,以IP形象为载体,集结了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技艺及文化,提出了非遗项目蒙医药品牌IP化设计的设计构思.
-
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步入新时代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举办 2020-06-01
近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主题大会在云南昆明学院举行。大会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的指导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纺联非遗办公室、中纺联新闻中心、云南昆明学院、首创置业首新事业部昆明公司、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党委副书记
-
抚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与创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非遗"特色教育的构想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资源枯竭、传统文化和技艺濒临消亡的今天,"如何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刻不容缓.高校肩负了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若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引入"非遗"的相关内容,实现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的同时,必将对繁荣地区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