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

  • 互联网+非遗,永续发展出新方 2020-06-01

    6月15日上午,南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机关事务箭理局主办,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各区、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2018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互联网+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展”在杭州市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宣传与推广互联网线上销售新模式,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

  • 李连元:空竹声响音腾远 爱到无我品当高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肯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栏特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系列,旨在让更多喜欢文化艺术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非遗艺术,了解“非遗大师”们的精彩故事与多彩人生。

  • 构建非遗保护框架突出河南特色 2020-06-01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经河南省编委批准、单独建制的事业单位,成立于2011年,现有在编人员13名。在河南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坚持把基础工作建设作为重心,努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基本框架。经普查,发现全省非遗线索180余万条,有价值线索22万余条。截至目前,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完成了大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档案记

  • 邓培老人 2020-06-01

    我第一次遇到阿里·邓培老人,是随单位的人一起去他们村寨采集“迪厦”资料。当然,那时候“迪厦”还没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人也不是非遗传承人。那是一个凉爽的秋日,我们到村寨时已是傍晚。因为正是农忙季节,而“迪厦”表演需要出动全村的男子,单位提前跟他们约好了时间。我们走在巷子里,碰到村里的人正陆续从地里回来。天气炎热,大家衣着单薄。男的将上衣搭在肩上或者捆在腰间,光着黝黑的膀子,手拿锃亮的镰刀。女的

  • 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影像。本文通过记录影像、传播影像这两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创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媒体协作、正确保护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 2020-06-01

    传播媒介和技术的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冲击也是契机,主要以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被数字化抢救,博物馆的多媒体展示、旅游文艺展演的动态传播、高校文化推广等多样化传播方式推进非遗的空前发展,但传播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本文基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当前的传播情况。

  • 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影像。本文通过记录影像、传播影像这两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创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媒体协作、正确保护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