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基于非遗名录统计分析的山东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选取山东省161项市级以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分析其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上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以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濒海带状分布特点,且主要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四市的沿海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对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统计与分析中发现的完整四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海岛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少、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初探 ——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逐步为大众所知。乐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5000万次左右的中外人士到地参观。而依托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会的国际性会议,该地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开展合理、可持续面向国际的开发受到高度关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的商业机遇点。
-
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全景回顾 2020-06-01
近日,以"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纺织非遗大会在浙江、北京、云南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非遗盛会。去年第三届纺织非遗大会入选"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其影响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今年,第四届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进入东北在沈阳举行,与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强强联合,推进纺织非遗活化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
聚众智,汇合力为纺织非遗传承发展谋未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 2020-06-01
11月15~17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包括主题大会、主题论坛、创意展览、服饰大秀、限时闪售、非遗体验、合作签约、发布报告、座谈交流,以及揭晓"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结果,发布"首创杯"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指定文创纪念品设计方案等。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以重庆武隆非遗外宣英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与自然交互活动的产物,其翻译在本质上具有生态性。在进行非遗外宣翻译时,译者必须遵循三个生态翻译学原则:整体联系、平衡和谐以及体现生态美学。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实地考察了重庆武隆仙女山风景区内非遗外宣英译的若干文本后,发现其存在翻译内容选择有失、翻译策略运用不当以及修辞手法使用欠佳的问题。译者应在对非遗生态文化有良好的适应之后,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来进行应对。
-
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 ——以河南“猴加官”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猴加官"作为地域文化浓厚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今全球文化的冲击下,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中原地区"猴加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别从制作技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媒介等几个方面对其创新传承进行了论述。
-
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 ——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沈阳召开 2020-06-01
以"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9月20-22日在沈阳召开。这是纺织非遗大会在浙江、北京、云南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非遗盛宴。今年,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进入东北在沈阳举行,与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强强联合,实现纺织非遗活化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馆的呈现 ——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建设中的思考 2020-06-01
文章简述了福州的非遗文化特色,探索非遗展示馆的定位和办馆理念,对福州非遗展示馆的内容选取、展陈布局和呈现形式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