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映像非遗(11)

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千年药都话樟树 2022-02-22

        樟树市是“中国药都”,自古为江南药材集散地,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有商州枳壳、陈皮、黄栀子、杜仲、车前草、吴茱萸等近800多个品种。其中商州枳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新中国卫生部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记载,因其采摘和加工不同凡响,炮制的枳壳皮青、肉厚、色白、香味浓、果囊小、呈菊花状、质量好、疗效高,而成为枳壳中之上品,宋时已被列为“贡品”。樟树中药材以其质量上乘、制作方法独特、疗效显著,樟帮药工精湛工艺切制的中药饮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

  • 万载苎麻纸制作技艺 2022-02-17

         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宋以后或存于其他造纸技艺中,或时断时续地现于民间手工作坊。经过江西宜春民间艺人的长期走访和文献整理,曾经风靡一时的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得以复兴。

  • 非遗闹元宵 古城喜洋洋 2022-02-15

    非遗闹元宵  古城喜洋洋

  • 万载夏布织造技艺 2022-02-01

        夏布生产历史悠久,万载夏布生产追踪溯源可到东晋后期,已有1600多年历史。据传,南北朝时期,万载乡农蔺思源,发现富有韧性的草本植物苎麻,并将它的表皮剥下,用以编制帷帐,效果很好。    此后,万载人民逐渐改进绩麻之法,采用纯洁的苎麻纤维织造夏布。万载夏布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等多种,其纱质细软、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唐时被列为贡品。在明代,全县农户从事兼营夏布生产,万载县城经营夏布的商号上百家。清代时,万载县有多家作坊从事夏布生产。到了20世纪30年代,万载夏布多次参加江西省及省际特产联合展览会,均受到好评。其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而誉满全国,远销海外,并被称为江西三大特产之一。

  •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2022-01-20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独特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国具有自成体系的,在全国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遐迩闻名的精湛的制药工艺。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

  • 高安字门拳 2020-12-25

    高安字门拳是流行活跃在江西省高安市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武术,是南拳的一种,又叫“八法拳”,民间多叫“打狮子”,每套拳术的手法和身法,都是用一个汉字来命名,所以叫字门拳。高安字门拳自古有之,民间传说是武当道师高安蓝坊人葛先师所传。民国期间设有官方专门武术机构和民间国术团体,拳术主要是‘字门拳’。1974年创办县武术班后,1984年成立县武术协会,各乡镇成立了武术分会。民间多半利用集镇物资交流日和春节期间举行武艺表演以。高安字门拳精深博大,刚柔相济。以外家功为主,兼修内家功和点穴功。兵器有刀、枪、剑、戟等二十余种,包括家里的板凳和生产农具。拳术方面讲究八大手法、八大身法和八合硬门功夫 ,八大手法用八个汉字命名为:推,残,援,夺,牵,捺,逼,吸。八大身法用八个汉字概括为:方,圆,扁,侧,吞,吐,浮,沉。八合硬门功是五虎下西川、孔门穿针、六部头、双拳等。字门点穴功是字门拳的深奥功夫。高安字门拳攻可搏击,守可防身,更重要的是练习字门拳能够强身健体。字门拳是一种练拳与练气相结合的拳术,“文人弱士皆可

  • 高安土城斗牛 2020-07-22

    土城斗牛是这个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历时多久已无从考证。土城斗牛与当地的万里庵庙会和“吃新节”习俗融为一体,一年一度,时间是农历五月十五日这天。据《高安县志》载:乡人选“辛酉”或“已酉”吃新,先盛饭三盅,上插稻穗,烧香鸣爆,供神敬祖,谓之“朝禾苗”。“吃新”即品尝新上市的蔬菜瓜果;敬祖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五月十五日这天,周边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蜂涌而至,来到土城万里庵“朝禾苗”,赶庙会,将带来的几根已灌浆的稻穗供奉在菩萨前,祈祷年丰岁顺。村上的每家每户都要大摆酒席招待亲友,席上除鸡、鸭、鱼、粽子、发糕、油糍外,更主要的是特意采来的新鲜蔬菜瓜果。亲朋欢聚一堂,共话桑麻,其乐融融。吃新后就去玩斗牛。斗牛是赶庙会、朝禾苗、吃新节中最吸引人的活动。

  • “宜丰根艺” 2020-01-02

    宜丰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根艺作品推断,宜丰根艺,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宜丰根艺有着深厚历史根基。自清末天宝乡一位老木匠将一株茶树瘤制成手杖之后,便异峰突起,盛传至今。到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及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宜丰根艺开始走上新的高潮,根艺创作如雨后春笋,遍及宜丰城乡。展出参赛,频频获奖。乘着这一东风,我县于1987年成立了“宜丰根艺学会”,为全县根艺创作、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促进了我县根艺事业的蓬勃发展。1987年举办的“宜丰根雕艺术展”,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和根艺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是年11月,宜丰近百件根艺作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根雕艺术展览”,获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两件。有4件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1988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文化生活》栏目中播放了《宜丰根雕艺术》专题片。此后,宜丰根艺更是蒸蒸日上,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制作、收藏和经营根艺作品的企业迎运而生。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