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商城毛布底鞋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影像纪实 2020-06-01

    商城毛布底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古老的地方性文化记忆、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以及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纪录影像创作为毛布底鞋文化提供了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平台,诠释了民间技艺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持续发展。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非遗纪录影像的纪实活动生动地再现商城毛布底鞋传承人生活状况以及毛布底鞋的制作工艺和活态流变,彰显出其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然而,在生活方式与文化剧烈变迁的当今时代,商城毛布底鞋手工技艺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困境,只有通过培养熟练的手工艺人、创新设计理念和营销渠道、与国家改善民生政策相结合才能使之走出困境,实现有效传承。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探析 2020-06-0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 我国女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女性传承人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给出善用传播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社会地位、发展非遗经济等保护女性传承人对策。

  • 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 2020-06-01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 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研究 2020-06-01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面临诸多困境,如非遗项目缺少关注、非遗产品自身优势不足、非遗传承人减少及非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建立健全专有的传承机制,增强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丰富非遗项目与民众接触形式,着力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传承人。

  • 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使我们痛心和遗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那么如何进行保护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是文化研究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合作也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是当前大师工作室引领下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结合这些问题探索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实践路径.

  •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实践路径的构建 2020-06-01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能仅限于政府,要从“活态文化”层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未来。高职院校在立足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发掘自身优势,尤其是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中,不断拓宽与地方非遗产业的融合范围,解决非遗传承人培养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传统手工艺行业、企业、非遗办等主体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需求,开展实地性研究,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为使命,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中的实践路径。

  •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并发表了讲话。他分析了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就未来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