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当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绵竹年画为例,通过客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对绵竹年画的认知和感知现状,利用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激发传承人、传习人保护非遗的内生动力,从人力资本激励和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 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制茶的局限,现在该非遗技艺的传承后继乏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发展,将非遗技艺嵌入专业和课程,为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做了一些实践研究。

  • 璀璨非遗 薪火相传——北京市石景山区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纪实 2020-06-01

    非遗教育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 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以南平市级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 2020-06-01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南平市级51位农村"非遗"传承人为例,研究南平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体的生存现状,分析现状折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 中药巨匠朱清山 第十二章 有序传承 2020-06-01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哟,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朱清山,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喜讯,不胫而走,尽管是实至名归,但也彰显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2017年5月26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 立法助力非遗保护 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首都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与代表性传承人关系问题刍议1 2020-06-01

    本文首先通过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提出前者的传承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特性,指出二者关系问题所在,然后详细分析"苇编技艺"和"十二木卡姆"两个实例,表明二者关系问题在不同非遗项目中的复杂性,最后在技艺传授、人际结构、代表性质和历史依赖四个方面作出探讨,希望能有助于问题从理论走向实际层面。

  • 政策引导,非遗传承与非遗教育走进新时代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其后各地有关非遗的条例相继出台,部分如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1年10月1日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国内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早在2005年,广东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已经全面启动。条例中关于非遗教育的内容有: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