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9年工作综述 2020-06-01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19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协助厅非遗处举办了北京世园会"安徽日"活动非遗精品展、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重大活动,推进了传承人记录工程、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状况调研、非遗研究与出版等系列重点工作,举办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暨座谈会,开展了全省非遗表演类项目汇演、"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小分队专场演出等活动,为全省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非遗研培计划是我国发展振兴非遗的重要举措 2020-06-01

    与景德镇的结缘,源于2018年7月在文旅部的指导下,笔者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负责人,在上海市文旅局、景德镇市文旅局、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学校团队的支持下,整合我校在品牌建设领域的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独特优势,组织策划了2018、2019两期景德镇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

  • 金银细工非遗传承的设计实践与探研 2020-06-01

    引言金银细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经典,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给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把非遗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师所要思考的课题。首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研究、探讨、去读懂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并找出美的法则和规律。然后,去研判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内涵,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东方艺术与西方文化来一次碰撞,让金银细工以更加包罗万象的形态呈现。

  • 试析《传承者》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保护的启示 2020-06-01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方法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一种大众化非常易于接受并且喜欢的新媒体创新形式——以综艺节目的形式来传播非遗文化。这种形式将"文化传承"与"非遗"作为自身定位来进行传播,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综艺节目。论文通过详细分析非遗节目《传承者》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保护的启示,结合湘西州非遗传播现状,总结出湘西州非遗以大众化新形式传播的价值。

  • 海南黎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探索 2020-06-01

    黎锦作为海南岛独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创造出的古老精湛的手工技艺。黎锦纹样种类繁多,它蕴含着海南黎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地反映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民族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及文化意识。所以对海南黎族非遗产品——黎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为研究海南黎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本文以设计师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

  • “滇之瑰宝 ——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 2020-06-01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