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关于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2020-06-01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基于当前形势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推动传承机制的建设进程.鉴于此,各地区应深入剖析当前的具体发展现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展开积极的整理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探析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以非遗传承为探究视角,思考如何有效建设传承保护机制
-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验价值体系、测量与检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承,这种以人为载体可延续的文化传递决定了非遗具有独特的传承体验价值。已有研究关注非遗在文化、旅游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但忽略其活态传承的体验价值。文章依据人类学文献提出非遗活态传承的定义和特征,结合体验价值理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识别了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价值的五维结构体系。以定性的测量要点具体细化为量表,在专家Q-sorting测试基础上,对非遗体验项目259名体验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检验并确认了非遗活态传承的五维结构。结果显示,认知价值、情境价值、经济价值掲示非遗体验者自我明确的参与需求,而活态价值和传承价值是非遗新的体验价值。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价值为文化旅游地资源规划、非遗体验产品设计以及文化传承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 2020-06-01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也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向多元化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转变,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但促进传承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遗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营造非遗的文化生态环境,探求非遗文化认同和活态性保护模式,增加传承人身份认同和传承的自为意识无疑是提高非遗存续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
探索“非遗”艺术在高校中的传承方式 ——以“三灶鹤舞”为例 2020-06-01
在当今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文化生态区遭遇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其文化语境与传承载体面临"断层"境地。现今在"非遗"艺术与专业性高等学校之间呈现双向互动的趋势,探索其在综合类高校中的发展路径便是其"同一流向、不同支系"的尝试,此文旨在探寻综合性大学教育体系于"非遗"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独特优势,以夯实其深厚根基、承续其精神理念。
-
建构传承人口述史的理论模型 ——评冯骥才主编《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 2020-06-01
冯骥才主编的《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一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和提升。该书明确了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奠定了以"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方法论基石,建构了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理论模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非遗”连山瑶族小长鼓舞蹈校园传承路径探究 2020-06-01
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被提上议程,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非遗舞蹈的活态校园传承。连山瑶族小长鼓舞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瑶民祭祖祈福、传教凝族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文章通过阐述连山小长鼓舞蹈的艺术价值,为研究连山小长鼓舞蹈进入校园的传承方式寻求新的可能性。
-
商城毛布底鞋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影像纪实 2020-06-01
商城毛布底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古老的地方性文化记忆、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以及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纪录影像创作为毛布底鞋文化提供了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平台,诠释了民间技艺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持续发展。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非遗纪录影像的纪实活动生动地再现商城毛布底鞋传承人生活状况以及毛布底鞋的制作工艺和活态流变,彰显出其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然而,在生活方式与文化剧烈变迁的当今时代,商城毛布底鞋手工技艺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困境,只有通过培养熟练的手工艺人、创新设计理念和营销渠道、与国家改善民生政策相结合才能使之走出困境,实现有效传承。
-
简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需要关注到的内容,立足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传承培养,立足非遗保护提高综合发展的能力,也能提升国家文化的影响力、文化部门指出应该开展非遗保护的多样化探索,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非遗保护,在坚持保护为主与传统发展的保护原则,逐渐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传承人才是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资源,通过传承人才的继承与保护提高非遗保护的综合能力,利于文化实力的有效提升。所以本文分析非遗传承人才保护的各项策略,以此提高非遗保护各项工作的实际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