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牡丹纹样在青花斗彩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文化宝库。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通过数以累计,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中华文化之渊源,非遗历史之底蕴。而青花斗彩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其种类之多变,纹样之繁复都让人不禁感叹。随着现代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升,艺术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必将与时代相呼应,结合历史带给我们的古朴,交织着现代创新审美的趋势,其势不可挡并生生不息。

  • 鱼拓印象 2020-06-01

    非遗小名片鱼拓是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一种艺术,其灵感源自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这种技艺曾在象山民间流传,传说每当逢年过节,渔民将新鲜捕获的鱼涂上黑色的墨鱼汁,按压在红纸上拓出鱼的形状,贴于门窗上,象征年年有余,表达渔民淳朴美好的期望。非遗小贴士2014年,鱼拓画被列入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我园成为县里首批非遗传承基地。

  • “非遗”语境下梅州客家山歌的保护传承研究 2020-06-01

    梅州客家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受到业界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当今国家和社会极力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作为"非遗"项目的梅州客家山歌,将传统梅州客家山歌置于"非遗"语境和视野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 非遗视域下的扬州漆艺传承人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市场化浪潮面前,传统工艺产业严重衰退。扬州漆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传承模式的"核心"主要在于传承人,要想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扬州漆艺的传承延续之路,就必须要全面地考察扬州漆艺传承人的生存、传承等基本现状,进而优化其传承人保护模式,构建一套完备、系统的传承机制,提高扬州漆艺的有效性传承。

  • 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音乐类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类非遗与其他门类非遗既具有共通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其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 从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引导传承人走向专业化传承 2020-06-01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非遗进校园"实践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非遗教育工作、如何让非遗传承人成长为一名有教学经验的非遗导师发表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 四川彝族传统乐器马布的“乐器学”与“非遗”文化语境研究 2020-06-01

    彝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誉满寰宇的音乐文化,彝族器乐中的马布及马布音乐在民间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彝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在2009年7月13日,彝族马布音乐被列为凉山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实地、现状考察以及访问调查,会演奏马布的民间艺人濒临消失的边缘,马布文化岌岌可危,美姑县文化馆副馆长阿铁说日老师讲道:"现在在四川地区甘洛,越西,美姑三个地区相对较普及马布,但会演奏、制作马布的人只有5~8人,现在在马布的传承方面非常具有危机感。"从各个方面的文献参考来看研究马布的文献少之又少,较少有单独研究马布的文献,对马布系统的研究较少,所以对彝族马布的发掘与研究,抢救与保护,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守望。本文通过"乐器学"的角度研究马布如何保护和传承,并在"非遗"的文化语境中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再创作马布音乐进行思考。

  • 设计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再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服务人们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探讨设计和非遗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设计策略,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印记,是国家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将非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怎样有效传承非遗的技艺之美, 使其更好的传承下去?是现代设计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