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国家级非遗“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在高校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是发源于福州台江茶亭一带的本土音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除了文化保护单位的努力,还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和老一辈艺人共同来传承和发扬。我们试图探索和实践十番音乐在高校传承的途径以及创新发展的形式,培育具有传统音乐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非遗音乐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 2020-06-01

    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韵味独特、花样繁多,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文章整理了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0-06-01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少数民族通过长期勤劳努力所创造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文化变迁、传承人断代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当前水族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分析水族非遗保护发展现状,指出可由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优化水族非遗发展的文化空间等方面措施,增强水族非遗保护和利用的功能和效度,促进水族非遗可持续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突破 2020-06-0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凤阳花鼓、井冈山全堂狮灯为例,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提出相关建议。从创新艺术形式、扩大传承人群、创新传习介质、打造非遗项目等方面寻找有效的传承途径,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当代核心价值元素等提供启示。

  • 指尖传承:张家界土家族刺绣传承人张绣云口述史 2020-06-01

    土家族刺绣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绣云是目前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不仅熟练掌握了土家族刺绣的整套工艺,还承担着土家族刺绣传承和发展重任,其创办的绣云绣庄在2019年获评湖南省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笔者运用口述史的方法记录张绣云与土家族刺绣的传承之路,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刺绣以及土家族刺绣传承人的杰出贡献.

  • 浅析“舌尖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以西安永兴坊为例 2020-06-01

    中国虽为美食大邦,但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国饮食却是一片空白.饮食承载民族记忆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记录着相应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一种美食一个故事,一样人生,一段历史.非遗美食携裹着别样的情怀,浓缩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态度.而今快餐文化盛行,许多珍贵的美食已经泯灭在历史中,美食文化的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 宜昌丝竹的教育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非遗传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宜昌丝竹是宜昌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文章以宜昌丝竹的教育传承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宜昌丝竹教育传承的意义,然后就如何借助教育来传承宜昌丝竹,提出了对策,包括融入课程教育、拓展教育主体、丰富教育内容、依托学生社团等。

  • 广西非遗在环境设计特色专业中的活态传承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其历史价值和当代艺术价值被我们再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教学目标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高校的创新改革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势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非遗引入高校校园课程体系建设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课程建设,对广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究如何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传承与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能有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