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传统的以师徒制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当下社会的多元冲击下并不能对非遗起有效保护作用。非遗的传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现代化",其依据是非遗在当下面临的两种主要矛盾。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途径将非遗与现代深度融合,并针对这几种途径下的教育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为非遗学校教育传承建立体系;在社区教育中注重非遗的场域性;借助数字资源辅助现代传承教育;重视传承教育培训的后价值;从教育学视角下研究非遗传承主体的特征等,合理、高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才能更好的保护非遗。
-
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呵护,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珍视。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分层级的保护体系。但是,一些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却依然有待完善。为此,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理念与姿态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其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但"多样化"与"差异性"不是非理性和随意性,在各地因地制宜甚至因项目不同而进行个性化保护与传承的同时,非遗保护的基本理念应是一致的,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和目标应是明确的。否则,展示、展览、展演活动再热闹,媒体放大得越清晰,可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宗旨越偏离。与此同时,就非遗保护和传承而言,城市化程度越高和现代化速度越快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受到的冲击越剧烈,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难度也越大。从这一意义上讲,长春市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较之本省其它地区
-
浅谈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人类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劳动生活写照,是历史不断沉淀下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智慧以及文明的优质结晶,是民族美好愿望和美德品质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情感与文化历史交流的重要桥梁。文化馆以其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具备着特殊优势,所以,文化馆要最大限度上彰显此类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究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对连山非遗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制约连山非遗发展的困境,根据连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连山实际的非遗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遗产传承和保护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非遗保护也更加重视,希望能够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推动我国文化更好的发展.笔者主要分析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我国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
在互联网+ 模式下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在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淡出了百姓的生活,有更多的非遗项目已经消亡或流失。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让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并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展现非遗文化的形态魅力;如何在互联网+ 时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商业相融合,让非遗文化转化为线上产品,通过商业模式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
江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传承的研究 2020-06-01
文章通过阐述江西省音乐类非遗的现状及江西非遗走进高校的背景,提出了建立相关学科体系、打造多元课堂、数字化传承等江西非遗进高校"传承"的有效途径,增进了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