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塞农民画的传承创新 2020-06-01

    由于多种原因,安塞农民画这个极富艺术性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文化创意激活非遗旅游潜能,通过艺术创新提升非遗旅游资源的复合价值,通过非遗与旅游良性互动,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性"动力,进而重塑安塞农民画文化品牌形象,加快推进其传承创新发展.

  • 浅析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20-06-01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着许多优秀文化遗产.面对得以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被活化;同时,还要从我国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出发,分析探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非遗传承的市场化与高校教学的对应关系研究 2020-06-01

    非遗传承是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一道大课题。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好非遗的传承,让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得以展示,这样好的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断送。所以与其说保护非遗,我们更要想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方法,因为保护只会让非遗越来越少,最终还是逃不出灭亡的命运,但是发展不同,发展是让它重新的壮大起来,让它重新散发出生机活力!高校教育在这个环节上责无旁贷,只有最优秀的这批人去研究非遗,热爱非遗并发展非遗那么我们才敢说非遗的传承可以变成现实,可以越来越好。

  •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 2020-06-01

    在我国浩瀚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民族不停地发展演变着,而证明民族生活不断向前进化的主要特征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最好证明。基层文化馆的存在,是一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机构,文章研究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 商业开发背景下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以川西羌族刺绣为例 2020-06-01

    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过程中进行合理有序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尚在摸索中的问题。该文选取了川西羌族刺绣为研究样本,梳理了商业开发的必然性,商业开发思路以及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原则,探讨了商业开发与活态传承的思辨关系,以期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 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组成,其中传统音乐蕴含着不少文化、民俗、审美等价值,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被人传承与保护.而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专业的音乐人才,而音乐人才又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因此,高校在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故本文以高校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今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中被传承或保护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实现让非遗音乐文化更好地被传承的目标

  • 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以钦州采茶戏为例 2020-06-01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广西钦州灵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非遗文化采茶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戏曲文化振兴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提出适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 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存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因而,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对音乐类非遗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无疑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从以保护为主展开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加强非遗与文旅融合完善“活态”传承体系两个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