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汉文化美育课程资源传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06-01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2500多年的建成史,有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地域资源可以开发成美育课程资源。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开发系列汉文化美育资源课程、评价体系,创新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整合汉文化艺术资源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美育教育树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探索出非遗保护项目进学校新思路,强化成果承载的美育的重要功能。

  • 重庆地区的四川清音表演唱 ——以《下乡》《支边》为例 2020-06-01

    四川清音是四川曲艺的一个代表性曲种,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曲种,对川渝地区的曲艺文化承前启后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文艺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传统民间音乐都陆续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保护成效显著。四川清音作为川渝地区的重要曲艺文化,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形成专为大型舞台而生的清音演唱形式—清音表演唱。该文以重庆地区的四川清音表演唱为研究对象,以《下乡》《支边》两首曲目为例,通过走访李静明和谭柏树两位传承人,探讨四川清音的舞台传承模式新可能。

  • 新时代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非遗"活于民间、死于庙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利用好,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其文化价值、教育熏陶功能。

  • 历八年艰辛 绣“大美敦煌”记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 2020-06-01

    2019年12月18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第四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桦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和她领衔创作的上海画绣《观无量寿经变图》在此次会展中展出。这幅宽4米,高3米的巨幅刺绣作品丝光霓彩、绚丽夺目,它复原了盛唐时期经变画全貌,成了博览会的最大亮点,4天的展会,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观众络绎不绝。他们赞誉这幅国宝级的作品来澳展出是澳门文化和会展界的一件盛事,使他们大饱眼幅,也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增光添彩。

  •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以石家庄幼专为例 2020-06-01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是著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井陉拉花在高校中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打造个性化校园文化。井陉拉花具有较为明显的艺术风格与推广价值,而高校具有先天的智力资源优势和学术环境,通过“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实践研究能够有助于井陉拉花的传承,为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提供指导借鉴。

  •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危机和传承策略 ——以民俗为例 2020-06-0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的44项民俗类项目承载着不同群体世代相传的文化脉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些民俗类项目或多或少地遭到了现代化带来的危机。本文从河南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探究原生态环境破坏、多元文化形式冲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给这些非遗项目造成的威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化危机的策略,以期推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非遗”保护下丹徒田歌文化传承的多维思考 2020-06-01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滋养出的丹徒田歌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歌谣。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徒田歌引入教育的实践体验,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对话中,对社会化非遗传承进行多层面的理性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2020-06-01

    该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保护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保护的理念与原则,希望通过宣传与教育,让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