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综述 2020-06-01

    2008年,"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文化部非遗司在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具体负责开展古籍修复技艺在全国的传承保护工作。本文结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工作,综述古籍修复技艺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皖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机制研究——以五河民歌为例 2020-06-01

    皖北地区存在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类型不仅能够充分展现浓郁地方特色,还蕴含传统文化内涵。进行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对于非遗项目认知程度不高,地方缺乏有效保护与传承措施,导致诸多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当前地区在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使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民间音乐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民间音乐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根本,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让民间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相关行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从我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探寻了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保护路径与传承路径。

  • 浅谈如何以非遗博物馆为阵地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2020-06-01

    博物馆是人类尊重历史、珍视艺术和崇尚科学的产物,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凸显.如何以非遗博物馆为主线,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非遗保护意识,使之永久传下去,这是摆在每一位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

  • 新媒体如何“盘活”非遗 ——以“在柳州”APP“龙城匠心”访谈系列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非遗匠人们成百上千年来积攒的智慧,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它们永远成为历史。然而目前社会上坚持使用古法手工艺让非遗文化持续发光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大部分人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新闻报道的触角延伸到他们身边,才能让他们的"高光时刻"得以重新绽放。本文结合笔者对柳州1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的深度专访经历,探求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使用笔尖上的报道"盘活"非遗,让更多普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从而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

  • “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路径探索 ——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民歌演唱)方向为例 2020-06-01

    进入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已是全民行为,高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殿堂,在"非遗"传承路上应该肩负保护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分享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民歌演唱方向十来年的办学经验,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师资建设等方面阐述"非遗"名录的内容融入及其在高校课堂的具体做法,探讨"非遗"名录内容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路径,并就"非遗"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提出思考,尝试为更科学、高效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出建议。

  • 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开班 2020-06-01

    8月11日上午,由文旅部、教育部以及人社部联合主办,福建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20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曲艺培训班"在福州举行开班式。福建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和省文旅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有关领导以及福州评话、伬艺、南平南词30位非遗传承人参加开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