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机制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从非遗保护的分类方案、评估机制、基地建设、交流活动、动态传承、专项研讨、保护网络七个方面对非遗保护制度机制进行新的探索,建立京津冀有效的传承保护体系,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与非遗保护制度提供动力.

  • 蛋雕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联合国在2003年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全球范围内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问题逐渐被公众所了解,越来越多的有着优秀历史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被重拾,并且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间技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传统民间技艺具有多种价值的技术工艺,起源并且传承与民间,与历史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是国家和地区文化在现实中的反映.蛋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手法精巧,表现形式多样,创作风格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同许多濒临的传统手工艺一样,因其蛋雕多是家庭小作坊经营,因经济原因、制作方式等原因,在传承与保护上面临着危机,虽然在群众对非遗的重视与保护下蛋雕手工艺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市场地位,但蛋雕艺术更要解决的是去总结出对蛋雕手工工艺的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行再挖掘.更好的去传承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 文化自觉下非遗进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 ——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而在越来越强的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正逐渐在主流浪潮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非遗进高校、进课堂的倡议。整个推动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一片可喜之势,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自觉为研究视角,深入研究非遗进高校、进课堂的传承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高校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 基于点翠现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甄嬛传》《如懿传》等古装剧的争奇斗艳让"点翠"这位枕石漱流、东山高卧的"隐士"一时间引起了很多剧迷的关注。再加上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宣传,点翠工作室、仿点翠教程纷纷上线。一门在古代曾经辉煌过的手工艺终于借助流行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线,但"非遗"流行的背后,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通过采访渝派花丝镶嵌、点翠技艺非遗传承人左书侨,对点翠特点进行考据与研究,对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路径。

  • 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战略性地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就是继承、保护和创新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以长期而广泛的调研为基础,通过具体实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构建非遗保护体系的措施。

  • 用适合儿童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课程视角下的非遗实践活动探索 2020-06-01

    三月三迎神赛会是泽国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更是一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点燃?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学科文化中的诗词、体育、音乐、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创新传承体验路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研发出"记忆泽国——非遗传承三月三"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 关于非遗中钧瓷产业家族化在活态传承中生态保护的特殊价值的思考 2020-06-01

    钧瓷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家族传承特性。研究钧瓷产业的背景、钧瓷发展的历史和研究对象钧瓷进行了调查分析的研究有很多,在参考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在非遗中钧瓷产业家族化在活态传承中生态保护的特殊价值和需要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由此对家族企业在非遗活态传承中生产生态保护的特殊价值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 以及钧瓷文创产业的创新如何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保护相结合进行深度思考为非遗产业的保护和发展贡献一些参考价值。

  • 楚式漆艺的非遗新生之路径探究 2020-06-01

    楚式漆艺是中国漆艺发展史上的高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在当今中国推进非遗新生、匠心传承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将优秀的楚式漆艺以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路径来传播和开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楚式漆艺传承人等相关的漆艺作品、大漆跨界的成功范例和当下时代特色,对楚式漆艺的新生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以期助力楚式漆艺能被更多人认知和参与,传承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