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与女性赋能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研究——以侗锦织艺应用为例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遗传承与女性赋能”精准扶贫进行实践性研究,旨在围绕精准脱贫这条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女性赋能相结合。以非遗传统技艺继承的基础上,运用侗锦织女性赋能相关技能培训项目为载体,帮助农村贫困妇女提升技艺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为推动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依据。通过系统模式研究及实践活动开展,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可持续发展扶贫新模式。
-
从师承到研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变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20-06-01
伴随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非遗传承的关注,非遗传承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承人进高校是近年来针对非遗传承人群的新举措。文章主要以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来探讨新传承方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县级职教中心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宁职教中心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血,是先辈们赠予我们的丰厚遗产,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承德丰宁满足自治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在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丰宁满族自治县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职校教育优势.从产教结合视角传承.研究与实践对于满族文化传承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提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宁职教中心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职校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
陶瓷雕塑非遗传承教育的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2020-06-01
陶瓷雕塑作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陶瓷雕塑所具有的淳朴、雄浑的艺术风格,极其飘逸、豪放的美学风范,形成了中国艺术世界里独具气质的艺术脉络,至今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文化政策方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1世纪初全国各地逐渐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本文将从陶瓷雕塑培训出发,使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及访谈法,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分析,探究非遗传承教育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影响传承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期对今后的非遗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传承“零陵渔鼓”活动走笔 2020-06-01
5月17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神仙岭小学在永州一中体育馆隆重举行"炫彩社团展演暨传承非遗(零陵渔鼓)拜师仪式"。30多名学生通过向师父行礼、斟茶敬师、宣读拜师帖等步骤,向76岁高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传承人唐天宝行拜师礼,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关注。神仙岭小学将渔鼓"请"进课堂,既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又形成了独特的办学
-
社区主导型非遗传承研究—以镇江南乡田歌(秀山号子)为例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鼓励社区、群体与个人参与保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参与"是非遗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我国,政府主导是当下非遗传承过程中的主流,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社区参与非遗传承程度的不足。本文以江苏镇江的非遗项目南乡田歌(秀山号子)为例,围绕"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劳里·航柯的"民俗过程"理论,通过探讨积极传承人、社区成员、村委会和当地学校等非遗保护参与方在秀山号子社区主导型传承中的作用,归纳出可供参考的有益经验。从长远看,社区主导的传承有利于提高社区保护自身传统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具有借鉴价值。
-
呼和浩特五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播现状调查 2020-06-01
二人台、晋剧、爬山调、脑阁以及和林格尔剪纸是呼和浩特地区的五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见证了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与人民群众在这五项非遗的保护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这五项非遗依然存在着受众流失、政策与资金支持不够、传承人减少、人才断层、传承内容理论化程度低以及作品大量流失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从保存非遗资料、培养人才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播等方面予以解决。
-
珠算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2020-06-01
珠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我国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珠协系统对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和认定工作认识不足,且珠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常之少,这不利于珠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应高度重视珠算项目传承人遴选工作,借鉴成功实践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同珠算项目特点和传承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