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以岭南民族舞蹈为例论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非遗”舞蹈发展 2020-06-01

    岭南"非遗"舞蹈是岭南特有的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岭南民族区域舞蹈文化在区域舞蹈中占重要的地位,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岭南"非遗"舞蹈为例分析了我国"非遗"舞蹈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怎样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新平台发展岭南舞蹈文化,并将岭南舞蹈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我们在传承岭南舞蹈文化的同时,还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给予创新发展。

  • 米市巷街道口述非遗史“抢救性工程”进行时 2020-06-01

    近日,米市巷街道两位市级非遗传承人参与了拱墅区区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工作,成为全区首批12位完成影像拍摄的高龄非遗人. 这项口诉史记录工作,被称为"抢救性记录工程",用于研究运河两岸的传统文化,能够直观、客观、形象地将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确定"的形式保存下来.

  • 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相书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2020-06-01

    四川相书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曲艺,主要凭借口技演出来描绘故事的情节。本文聚焦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相书,通过对它的表演形式和演出艺人进行概述,了解其发展过程;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四川相书的当代保护现状,即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地位,增强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开展四川相书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根据当代的保护现状,提出对四川相书的传承策略,即开展传习培训,举行惠民演出,创新曲艺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四川相书的保护与传承任务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实践探索 ——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独特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保护、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建设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性传承基地为载体,通过结对大师、融入专业、活态传承、服务社会4个方面工作,积极开展了民艺讲坛、民艺体验、非遗市集、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等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实践。

  • 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晋中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区域性大学的地方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掌握较多的学术、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局限性,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特点,与政府部门协同创新,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加大应用性研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的策略探讨 2020-06-01

    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根源所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铸就了国家历史的辉煌,其中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我们不断的向前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导致了非遗文化现在堪忧的处境,而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现在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非遗文化不仅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保护,更加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这样才能将非遗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

  • 残疾人非遗就业可行性探究 2020-06-01

    残疾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谋生手段在当今社会已逐渐形成一种就业现象。残疾人+非遗的结合,既能缓解残疾人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又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的发展,减轻社会双重负担,且在融合实践的过程中能各取所需,达成双赢局面。目前,国内残疾人非遗就业与剪纸、刺绣等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合作紧密,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社会价值的产业模式,这给国内残疾人就业的困境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也给非遗的传承带来的新的方向。

  • 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西汉古墓、三国吴简、南方长城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分析总结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的优化路径,使其适应文化全球化与现代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为促进其他地区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