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政策法规(1)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两创”视域下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非遗精神文脉"的当代表达方式指明了方向。苏鲁豫皖交融地的徐州地区,自古为文化交融和创新区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众多,背后集合着区域文脉和技术精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集功能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体现当地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认同。本文在"两创"背景下,以徐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提出以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为引导,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依托,以市场有效运作为抓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运作,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互促路径,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富春江渔文化记忆》书评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许多原本濒临消亡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并为世人所了解.《富春江渔文化记忆》[1]正是一本研究浙江省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流域濒临消失的渔文化的佳作.一作者方仁英为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因外婆是富春江渔民,她从小就对富春江流域的渔事

  • 文化创新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 2020-06-01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 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被大众忽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达一百多种,以杨柳青年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内容与剪纸等工艺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也因为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到了限制.

  • 文化创新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 2020-06-01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被大众忽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达一百多种,以杨柳青年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内容与剪纸等工艺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也因为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到了限制。

  • 一对杭州母女的扇艺人生 2020-06-01

    见到赵平加的时候,她刚从美国回杭州。"韵味杭州——中国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巡展"在美国南部休斯敦亚洲协会中心精彩开展,赵平加作为一位非遗传人又一次走出国门,展示杭州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生总是很难割裂开。正如赵平加店铺牌匾上所雕刻的"平加扇艺"四字所言,她和扇子的缘分始于那掩盖不住的绘画天赋,从与扇子对话,到把这门手艺通过血脉延续,赵平加和她的女儿绝不只满足于守着那间店铺,作为非遗传人,创新和发扬是其对所从事的行业的坚定承诺。

  • 季海波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提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水平,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经过三轮评选,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举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于1月13日揭晓,我省推荐的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制主任季海波入选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东阳木雕国家级侔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获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

  • “非遗”传承创新浅谈 2020-06-01

    一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大多数是与农耕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所留下的宝贵遗产,随着工业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非遗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困境。如今,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当代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来自方方面面。首先是“非遗热”带来的头脑发热、行为跑偏、目标丧失。“非遗热”造成了人们来不及思考非遗是什么?非遗特性与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

  • 让久藏深闺的传统刺绣技艺“活在当下”——东华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亮相恭王府 2020-06-01

    与高定礼服结合的锡绣礼服,与设计师品牌合作的侗族绣花包,甚至还有与当地名茶结合开发的马尾绣茶具……新年伊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东华大学优秀成果展览暨动态秀亮相恭王府。原生态贵州刺绣经现代设计语汇重新诠释,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品”,久藏深闺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活”在了当下。让年轻人爱上刺绣,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作为被文化部列为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5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