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1)

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从文本学角度看非遗申报书的问题与价值 ——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机制,其中,申报环节成为一种模式化的操作,撰写书表现为文本的生产过程。从民间文学文本学角度出发,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将黄陂木兰传说申报国家级非遗报告中的基本内容视为文本,在传说的文本谱系中梳理申报书的文本来源,考察其建构的过程、方法和影响,有助于反思非遗申报书撰写中的普遍问题以及民俗学者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 泰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1 年5 月23 日,泰山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遗,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

  • 傩乡乐 2021-08-26

    傩乡乐

  •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遗传播与传承路径研究 ——以沁阳《神农传说》为例 2020-06-01

    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神农传说》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效果不佳。文章基于对《神农传说》传播与传承意义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与传承沁阳《神农传说》,要运用纪录片、微课、MTV、广播剧、短视频、系列推送、主题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唤起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强化爱国意识,让《神农传说》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文化分层视角下民间文学资源旅游开发优化研究 ——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不断融合,民间文学愈发成为地方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何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优化旅游开发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吸收民俗学等理论,构建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的文化层模型,通过阐释民间文学的民间文化层、大众文化层和精英文化层之间的互动,探讨如何兼顾保护和开发,并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认知、监督机制、群体合作和经营策略等优化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策探究 ——以《老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给予传承。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开始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探究重点。以《老子传说》作为主要案例,对数字化方式在非遗保护中的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促使《老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 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译介探析 ——以《鬼谷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外宣译介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和宣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非遗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对其进行跨文化语言研究不仅营造美誉度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推进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共赢发展。该文以《鬼谷子传说》为例提出合适的非遗译介策略,准确传达非遗历史文化意蕴。通过翻译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渠道有效促进外宣,让非遗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外宣译介非遗使其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构建和谐国际发展环境,最终达到成功提高传播效果的外宣目的。该文将从跨文化视域对《鬼谷子传说》的外宣译介进行简要分析与探究。

  • 彭祖传说“非遗”生产性保护问题的探讨 2020-06-01

    彭祖传说是一则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也是江苏、四川等地的省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传递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积极生命观念与生活态度。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彭祖传说所具有的"养生"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与学界的普遍关注,各相关地区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此外,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传说的发源地,更应重视对彭祖传说的保护。基于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切入对彭祖传说当代传承方式的探讨,便具有了对口传类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的理论意义,以及对不同地域围绕同一传说进行整体性保护与传承方式探讨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