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论“非遗”保护中影像记录的作用与思考研究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数量巨大,种类多样,文化内容丰富.如今"非遗"却面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即是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传承者老龄化、传承人数量较少.如何更加全面的传承"非遗",利用数字影像记录方式,充分发挥其客观记录真实性,已经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性记录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之思考 2020-06-01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内容,它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民俗类非遗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都是以民众为基础的全民性的传承与保护,传承中需要合理保持原生态,合理运用新媒体,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传承其内在价值,使非遗文化展现其活力,发挥其精神价值。

  • 非遗保护与开发对文化城市建设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2020-06-01

    做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化建设成为时下的热点."文化经济"形态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和"文化城市建设"两个趋势进行协同讨论,发掘两者之间的联系,将会对城市建设的外延扩展与内涵积淀两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视角出发,梳理非遗保护与开发对于文化城市建设的积极意义,探讨如何将非遗的保护传承融入到文化城市建设中去,是当前背景下文化城市发展的可行之路

  • 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 2020-06-01

    广东省韶关市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项,传承人70位。非遗传承人存在着年龄偏长、后继乏人、缺乏资金扶持、资格的认定与退出缺乏可操作性细则等问题。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财政投入与扶持的不足,非遗的特点以及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市场意识、经营开发的能力与水平的限制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国家与社会都需要加强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重视,加强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立法保护与规范,加大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力度,创新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模式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 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呼唤科技创新 2020-06-01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无形的,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喜忧参半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2014年,文化部发布非遗保护传承的"新十一条",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拓展

  • 左权民歌非遗价值及保护实践的概述 2020-06-01

    左权民歌作为山西省优秀传统民歌的一支,有着语言通俗干脆、音乐形式简洁朴实、内容情感贴近生活等特点,早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其非遗价值这一角度入手,分历史、社会、学术、艺术四方面探之,并以此为提示,整体分析左权民歌现有的保护实践。

  • 论藏族热巴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藏族热巴鼓舞文化历史悠久,距今一百多年,其舞姿舞步神秘莫测,男舞者要求四肢灵活,刚健有力,女舞者要求舒展大方,灵活协调,长期积累沉淀醇厚的艺术文化,但热巴鼓舞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可见保护与传承热巴鼓舞文化,急不可待。鉴于此,文中通过对藏族热巴鼓舞的初步了解,阐述了藏族热巴鼓舞的内涵及其特征,基于藏族热巴鼓舞的保护现状,进一步从政府、传承人与教学及社会展演等多个层面,分析藏族热巴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历代、社会传承的实际情况,就非遗热巴鼓舞知名度、原生态热巴鼓舞保护及传承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藏族热巴鼓舞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有助于提升对藏族热巴鼓舞的认知,为推动藏族热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 2020-06-01

    在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活方式演变的主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而各基层文化馆则是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要执行机构,在基层文化馆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者的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