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 ——以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为例 2020-06-01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了综述。在分析扬州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简要说明构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特色库的意义及其定位,进而探讨扬州工艺美术专题特色库的建库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内容框架设计、内容建设及发布,以及特色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后期维护问题。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 2020-06-01
2020年3月27日,由省文旅厅、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福建非遗战疫主题作品展”在省非遗博览苑拉开帷幕,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必滔、省文旅厅党组书记石建平、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等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合理性探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有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主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格局,这对于弥补和完善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而造成的空白是有利的。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确立能否对非遗项目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做好传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下,不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亟需综合处理部门来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位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
-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问卷调查与基层大众保护意识提升思考 2020-06-01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根据《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省级非遗项目488项.作为一项江西省发展类智库报告,它也是省内手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而结合这一报告内容,江西也在当地开展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问卷调查分析,基于基层大众保护意识提升思考江西非遗保护的相关问题.在本文中将着重调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基层大众非遗保护意识相关策略进行思考提出.
-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
非遗文创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以漆线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性文创的良好土壤,是突破同质化产品竞争以体现地域性文化归属的一剂良药。但是抄袭乱象与监管漏洞却让众多文创品牌不敢全力以赴地去投入,总是停留在观望同行与浅尝辄止的成长模式。非遗生命力的延续不仅需要能工巧匠的守艺传承,更需要以文创为载体的流通才能回归生活与保护。本文以厦门漆线雕为例,探讨文创品牌的构建途径与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用个案分析法与观察访谈法分析厦门漆线雕产业的发展情况,为非遗文创品牌的构建提供了思路;阐述了地方文创品牌如何从非遗的土壤中提取建构差异化卖点,并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解析初创型文创品牌的保护策略与步骤。
-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再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2020-06-01
由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物流高速流通,传统手工艺品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艰难。以黄陂泥塑制作工艺为例,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可以将现代3D 技术与传统制作工艺相结合,利用新颖的传承方式,吸引更多民众和企业关注到泥塑这项非遗传统艺术,实现非遗再传承,来带动经济发展。非遗,不仅仅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工艺制作流程,它更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的文化精神,是不能遗失、不能忘却的。
-
“非遗”保护理念辨析 2020-06-01
正确的保护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非遗保护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看法和偏颇认识,重点辨析了涉及新时代非遗科学保护的三个重要理论、理念问题,即:非遗保护实践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如何看待非遗真实性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整体性保护。辨析中从基本理论阐释入手,紧密联系保护工作实际,以考察调研中的实例说明论点,既有针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论述,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