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群众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问题探析 2020-06-01
在我国群众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问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关注,为保障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需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非遗的保护继承工作中。文章以群众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问题为核心进行深度探索,使民众重新认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并且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工作。
-
守正创新:“非遗”语境下客家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民间文学和客家音乐的瑰宝。梅州客家山歌、赣州兴国山歌、梅州兴宁竹板歌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客家山歌的保护与传承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具有时代性,在变与不变中交织发展。"非遗"语境下,客家山歌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守住客家山歌的原生态是为创新发展客家山歌提供艺术资源,创新发展客家山歌能够促进保护和传承客家山歌。
-
基于数字影像艺术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以傣族象脚鼓为例 2020-06-01
傣族象脚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蕴含着傣族丰厚的民族文化韵味,集中体现了傣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影像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数字影像艺术记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旨在进一步研究如何推进数字影像艺术在偏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以傣族象脚鼓为例,实地探访取材,拍摄数字影像纪录片,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从而有助增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
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2020-06-01
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重大的。认清楚这个意义是做好接下来工作的思想准备,也会对保护工作起到原则性作用,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我们应该基于保护黑龙江满-通古斯语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维护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加深彼此文化认同、互动、平等交往的历史职责等层面开展保护工作。
-
新时期下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策略途径 2020-06-01
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成为人们讨论并关注的焦点.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实践工作带来一点参考和帮助
-
关于传统文化转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非遗”活态传承的特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做好地方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对地方非遗基本情况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 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下,培养更多观众和传习者,共同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
“非遗”扶贫广义虚拟经济语境下湘西苗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文化扶贫被日益推上日程,尤其是具有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扶贫新亮点,既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又承启本土传统手工艺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以创新式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境遇下,从"非遗"扶贫的背景着力研究湘西苗绣的传承特色及遭遇的瓶颈,提出既要做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违背手艺的"手工本性",又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而不影响传承保护的"活态本性",寻求切实可行的建设性传承保护对策。
-
社会创业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血式发展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虽与时俱进,却也面临诸多困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国家与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创业视角出发,结合科学合理的社会创业理论,挖掘活态非遗的历史与社会价值,打破现有传统的只投入无产出的单一保护模式,打造科学、合理、有效的非遗生态保护圈,解决无产出、少产出的传统非遗文化发展问题,从而实现非遗的造血式保护与传承,最终解决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