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在数字信息化时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应当积极寻求信息化的渠道和方法。基于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合理采用先进的科技,将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就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和利用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原生态"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关于保护非遗"本真性"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操作和实施。鉴于此,提出保护非遗核心要素的观点。非遗的核心要素是决定非遗的性质、功能与特色的因素,包括非遗的本源、信念、基本内容、主要形式、主要物品、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等。通过对其概念、构成及特性的论析,试图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借鉴,以增加其现实的可能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关于非遗的利用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这方面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也不乏成功事例,对其利用的途径包括弘扬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制作传统器物、促进旅游发展等。在非遗的应用方面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牺牲保护来进行利用,不能过度利用,利用与保护须有机结合。

  • 论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近年来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科学规划、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使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数字化"建设推进,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制订统筹跨部门政策措施,加强资金和设备投入,建立统一的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服务平台,开展非遗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培训,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开发合作,积极开拓非遗数字资源与文创产业的结合,共同推进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数字化"进程。

  • 浅析海南黎族非遗保护交流平台的可行性 2020-06-01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中国世代相传的文化技艺,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下大力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拯救濒临断绝的文化技艺。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融合多元化文化的当下,本土文化如何在碰撞中融合与保护成为更加紧迫的问题。面对非遗保护的严峻现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平台的建设,搭建出一个更加高效、有序的动态系统,以此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国家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民间文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分析群众文化和非遗的关系,提出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 深圳民间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延续和思考 2020-06-01

    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全面创新和发展背景下,民间文化的传承能力和影响力度相比较以往更弱,且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发的轻薄.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现阶段一些非遗项目得到了人们的逐步关注与青睐,甚至部分非遗项目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建设.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工作的开展将结合深圳当地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问题和延续问题做深入的问题探索和论述,同时希望能够借此有效的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延续过程中,实现对深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文化特色的有效继承和发扬

  • 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 2020-06-01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新形势下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对策研究 2020-06-01

    如今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国家和社会开始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在文化事业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文化馆,其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由其自身优势所决定的。若想让文化馆成为当前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期间务必要使之发挥文化优势,在活动组织和宣传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宣传者。本文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和质量,让非遗文化得以长久延续下去。